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為吹冷氣竟假孕 大陸贈港贈臺大熊貓趣聞多(圖)

2015年07月30日 10:00:2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最近,一則“圓圓”假孕騙吃騙喝的消息紅遍了大江南北。“圓圓”不是某位妙齡少女,它是2008年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為了吹上空調涼快涼快也算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與此同時,贈港大熊貓“佳佳”迎來了37歲的生日,刷新了最長壽圈養大熊貓世界紀錄,相當於人類110歲高齡。

  大陸贈港贈臺大熊貓萌態畢露,在當地也非常有觀眾緣,而且它們的喜事趣聞遠不止於此。

大熊貓“圓圓”。

  大熊貓“圓圓”。

  “圓圓”假孕不是第一次啦

  臺灣今年夏天熱的不像話,大臺北地區更是熱中之熱。自從今年3月被安排了兩次人工授精後,“圓圓”就表現出了食欲大減、精神不振的懷孕跡象。然後順其自然的就得到了高標準的“準媽咪待遇”,被轉移到帶空調的單熊間,食物品質也有所提高。

  但是日前,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大貓熊“圓圓”已確認是“假懷孕”,工作人員認為,“圓圓”知道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所以假裝懷孕。這個結果萌倒了一大片網友,紛紛給精明的“圓圓”點讚。

  而且聽説“圓圓”已經不是第一次假孕啦,2011年、2012年都曾假懷孕,直到2013年終於生下圓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專家吳孔菊曾説,雌性大熊貓中普遍存在假孕現象,而且常常只能在大熊貓生産前一兩天才能夠真正斷定懷孕的真假。

  那我們萌萌噠國寶真是為了享受才這麼有心機嗎?其實大熊貓們已經“懶”到了基因裏,平均每小時僅移動20米,況且如此高溫下,滿身皮草的“圓圓”可能只是熱得吃不下了呢。

“佳佳”過37周歲生日。

  “佳佳”過37周歲生日。

  長壽“佳佳”愛喝港産飲料

  香港回歸兩週年的時候,“佳佳”開始正式移居香港生活,迄今已經16年了。7月28日,香港海洋公園為“佳佳”過了37周歲生日,別看在人類這兒37歲只是青壯年,但是在大熊貓界這可是高壽,相當於人類110歲高齡。

  “佳佳”過生日的當天,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公佈,“佳佳”刷新了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榮譽,成為“迄今為止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及“最長壽的在世圈養大熊貓”。

  目前,中央政府共贈送給香港4隻大熊貓,分別是“安安”、“佳佳”、“樂樂”、“盈盈”。在香港生活多年,4隻可愛寶貝早已“港化”——愛喝港産飲料益力多,懂粵語、普通話、英文“兩文三語”。正如港人“識飲識食”,香港大熊貓亦“食得挑剔”,對“內地供港優質食材”——廣州運來的新鮮竹子,都要揀選一番。飼養員每天為每只熊貓提供的30公斤竹子,它們不會盡吃,而只吃其中最香、最濕潤、最好吃的10公斤。

“團團”、“圓圓”在耳根及面部的不同。

  “團團”、“圓圓”在耳根及面部的不同。

“團團”、“圓圓”的背部黑斑也不同。

  “團團”、“圓圓”的背部黑斑也不同。

  “團團”、“圓圓”、“圓仔”傻傻分不清

  據説,大熊貓的性別常常會被弄錯。有專家説,大熊貓在3歲之前都沒有明顯的外部性別特徵,在進入發情期之前,雄性和雌性大熊貓的行為區別也不大。所以,僅憑肉眼觀察,很難進行準確的性別鑒定。

  那小倆口“團團”、“圓圓”是如何被區分呢?“團團”、“圓圓”是2008年被一起送到臺灣的大熊貓小倆口,它倆體形般配,同居時願意親密接觸,給人感覺天生就是一對。臺北大貓熊保育網公佈了6大“秘笈”,教會遊客們一眼識別2隻寶貝的區別。

  秘笈1:看黑眼圈。“圓圓”的眼部黑斑明顯較圓,且下端較突出;“團團”的眼部黑斑較窄。

  秘笈2:看耳朵形狀。“圓圓”的耳朵在耳根部位內縮,“團團”的耳朵形狀則較像鏟子。

  秘笈3:看吻部寬度和鼻頭。“團團”的吻部較寬且較短,還有一個大鼻子;“圓圓”的吻部則略窄而瘦長。

  秘笈4:看背部黑斑。“團團”背部像黑色背心的區域較窄,“圓圓”的則較寬且弧度較平緩。

  秘笈5:看尾巴。“團團”的尾巴比較接近鈍角三角形,“圓圓”的尾巴比較接近銳角三角形。

  秘笈6:看動作與行為。“團團”走路幅度小,進食動作大;“圓圓”走路幅度大,進食動作秀氣。

  “團團”、“圓圓”所生的小寶貝“圓仔”身上的黑背心是窄版小背心,像爸爸“團團”;“圓仔”後腳的中趾和無名趾相連,跟媽媽“圓圓”一模一樣。

  該叫“熊貓”還是“貓熊”

  假使有一天,你有機會去臺北看望“圓圓”一家,如果偶遇臺灣同胞喊“貓熊”,千萬別震驚。到底該叫“熊貓”還是“貓熊”,哪個説法符合歷史真相,已經難以確定。

  而且關於這兩種叫法的由來,有很多説法。有一種説法是,早期這種動物已經正式被定名為“貓熊”。但在抗戰期間,在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正式對公眾展出了“貓熊”這種動物的標本。當時人們寫漢字的順序還是從右到左,可是寫“貓熊”時,卻依了英文的書寫順序,從左到右了。結果,“貓熊”讓觀眾念成了“熊貓”,這次展覽後“熊貓”之名也傳播開了。

  自從熊貓成為國寶,走出國門後,它的地位也日漸提高,人們習慣用“熊貓”稱呼它,而“貓熊”漸漸湮沒無聞。

  其實無論是叫“熊貓”還是“貓熊”已經不重要了,這兩種説法也已被兩岸民眾普遍認可,大家只要知道我們同指的都是那個萌萌噠生物就好了。(俞菁 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