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小吃:吃出懷舊與鄉愁

2014年08月04日 11:31:1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臺中逢甲夜市一景。本報記者 溫紅彥 攝

  以前不太理解,為什麼同事“行走臺灣”回來,會對鳳梨酥、牛肉麵等臺灣小吃津津樂道,並付諸較多的筆墨。不久前應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之邀,參加了大陸媒體個人遊參訪團,對臺灣小吃有了一點感悟。那些香香甜甜、酥酥軟軟的小吃,除了能吃出點功力,還能吃出點心意,吃出點懷舊的滋味、鄉愁的滋味。

  兩岸同胞隔岸相望幾十年,如今隨著個人遊的開放,大陸人開始近距離觀察臺灣之美。而臺灣之美,我以為應首推美食之美。有評價説臺灣是“小而美”,若用於臺灣小吃上,更是貼切得很。

  參訪團一行人中,多是跑旅遊的記者,出於職業的習慣,大家一路上凡見小吃,便一陣猛拍,卡片、單眼齊上陣。我們的陳導遊也總是帶著濃濃的臺灣鄉音,指著攤點大聲介紹:“你們看‘浩’,這個小吃真的好好吃‘浩’。”大家的興奮勁兒終於感染了我,一路下來,我也感覺臺灣小吃“真的好好吃”了。

  來臺前,有許多小吃的名字我竟聽也未曾聽過。在臺北,有一種叫愛玉冰的清涼甜品,黃玉般涼潤,略帶香氣。問過攤主才知道,原來和芒果冰、仙草冰一樣有名。愛玉是臺灣特有的植物之一,用它熬煮後凝固的愛玉凍,加入碎冰跟檸檬汁,就製成愛玉冰了,據説還有敗火的功效。

  金門、馬祖的小吃也有奇異的。金門的聖祖豬腳貢糖,精選花生、芝麻、麥芽糖等製成,因形狀像豬腳,故有此稱謂。那不粘不燥的感覺,讓你吃了還想吃。陳導遊介紹,“這是很好的伴手禮‘浩’。”於是我們就買了些。

  馬祖美食以淡菜為頭牌。淡菜不是菜,是地道的貝類。我們到馬祖時,正是淡菜成熟季節,居民利用退潮間隙,從岩縫間採來,清蒸著吃,極為鮮美。據説臺灣島上的居民要想吃到新鮮淡菜,也得專門跑到馬祖來呢。

  臺灣小吃多有典故,而其中許多典故又與困苦相連。譬如蚵仔煎,就是一種在貧窮時所發明的創意料理。它是在番薯粉漿裏攪拌入海蠣子、蔥或蒜所煎成的餅。而臺南擔仔面,更是窮人的美食,早先由小販挑著碗筷與鍋到處叫賣。歷經了多半個世紀的風雨,臺灣經濟發展了,這種路邊小吃也成為臺灣餐飲界的金字招牌。

  在臺灣,許多小吃都能找到大陸飲食的影子。這要追溯到60多年前,來臺的國民黨老兵因為思鄉,把家鄉的特色小吃搬到臺灣,所以臺灣小吃天南海北應有盡有。單從名稱上,就能讀出思鄉來,比如山東滷鴨頭、上海生煎包、故鄉滷肉飯……一位小吃店的老闆娘有句推介語,“很家常的東西,卻讓你想起久遠的歲月。”言簡而意深。

  從許多臺灣小吃中,還可約略辨析出原住民生活的蛛絲馬跡。可以説,一種小吃就是一段民俗史。小吃雖冠以“小”字,但它在飲食文化中的作用卻不小,因此它也成為臺灣最具號召力的觀光旅遊資源之一。

  臺灣小吃還受到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比如珍珠奶茶,就是東西方飲食的混合物。它將地方小吃“粉圓”加入紅茶,就成了風靡全球的飲品。到“春水堂”去嘗嘗原創的珍珠奶茶,就能體會到頗有創意的臺灣人,已經把奶茶發展到極致。

  談臺灣小吃不能不提及夜市。導遊對我們説,沒逛過夜市,就不算來過臺灣。

  臺灣各地都有夜市,但最具特色的,首推臺中逢甲夜市。在我們參訪的行程中,就有這個夜市。當地陪同人員告訴我們,逢甲夜市因臨近逢甲大學而得名,全臺知名創意小吃,大都源自這裡。來到逢甲夜市,這裡人聲鼎沸,如一鍋沸騰的熱油,許多小攤前排著長龍,整個地面水泄不通!我們在夜市第一個邂逅的,是逢甲路20巷巷口一家叫“大腸包小腸”的小吃,它是這裡的第一人氣小吃。所謂大腸是糯米腸,小腸指香腸,將糯米腸切開夾入香腸,加上肉松、菜脯就可以了。包裝袋設計很巧妙,只要將紙袋一頭撕開,扭動紙袋另一頭,大腸包小腸就一點點露出來,避免弄一手油。沉甸甸的分量中,香濃的味道裏,這款小吃依然散發出窮困時期對飽腹的嚮往。

  逢甲夜市充滿創意,而臺北的華西街夜市,則注重傳統。華西街夜市入口處大紅的牌樓、明亮的宮燈,述説著往日的輝煌。它是臺灣的第一座觀光夜市,雖不及逢甲人氣旺,但老店經營風味純正,許多老字號在這裡都有據點,像臺南擔仔面,就是在這裡發跡的。

  十多天的採訪考察,因為有了臺灣小吃的甘美滋味和糅雜其中的鄉土意緒佐拌,臺灣的那些風物人情和街風巷景,便深深鐫刻在了記憶中。(本報記者 溫紅彥)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