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中華文化之根在臺扎得有多深 中國化誰也去不掉

2014年07月29日 10:59: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華文化之根在臺扎得有多深中國化誰也去不掉

  每逢考期,臺北孔廟裏挂滿了祈願卡。

  中華書局日前宣佈,將正式引進臺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教材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修訂後的教材最早將於6月底出版,在大陸部分高中試用後推廣。島內媒體視此舉為向臺灣取經,是兩岸傳承傳統文化的接力與交融。

  不能讓孔子哭泣

  此次大陸將從島內引進的傳統文化教材,在臺灣已使用了60年。

  臺灣從1954年開始在高中課程中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與《高中國文》並列,屬必修科目,內容主要涵蓋傳統儒家的經典——《四書》。前不久,馬英九在一場演講中引用古語,表示“數罟不入洿池”是源自孟子與齊宣王對話,當場引發臺下“一片譁然”,因為這句話其實出自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現在四五十歲的臺灣人,對《四書》內容的普遍熟稔,這套教材功不可沒。

  2006年,臺灣地區政黨輪替,民進黨“去中國化”,先向傳統文化開刀,廢除《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甚至提出廢成語、廢典故。然而,2007年的臺灣“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高考)的語文考試中,文言文考題比例佔66%,為歷年最高,“獨派”罵成一片。這足見島內知識分子對“去中國化”根本不買賬。迫於反對聲,民進黨執政當局最終將科目改為《論孟選讀》,但由必修改為選修,教學課時也大幅減少。

  此後,臺灣學界與文化界人士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發出“不能讓孔子哭泣”的呼聲,要求臺“教育部”修改高中課程綱要,增加“國文經典教材”。馬英九執政後,在各界的期盼中,修訂後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從2012年9月起正式實施,該科目也由選修恢復為必修。目前,臺灣高中課本中古文的比例是45%,在臺灣每年的“高考”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很大,甚至連數學考題裏也出現過文言文。

  隨處可覓的文化印記  

  2008年,大陸著名畫家陳丹青撰文寫下了臺灣人的“溫良恭儉讓”。4年之後,大陸作家韓寒又向幾億人講述了一個臺灣計程車司機拾金不昧的故事。

  無論是溫良恭儉讓,還是拾金不昧,都可以引發大陸人更大的共鳴,共鳴背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事實上,無論政治紛爭如何,中華文化早已融入臺灣人的血液。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也曾説過,中華文化在臺灣保留的比較多。就連口口聲聲要“去中國化”的陳水扁也到大陸尋根問祖。

  中華文化在島內一脈相承,儒家經典進課堂,例證多多。本報記者在臺灣採訪時,處處覓得印記。

  曾在臺南孔廟見此情景:清晨,明倫堂前的空地上,白髮老人誦讀《孟子》,聲如洪鐘。聲落、聲起,老人對面端坐著的七八人,一字一句跟讀,毫分不差。臺南孔廟是全臺最早的一座文廟,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開始提倡文教事業,興建“先師聖廟”,中華傳統文化及教育由此傳播開來。

  島內各地有多座孔廟,以臺北和臺南孔廟最大。農曆九月二十八是孔子誕辰,也是臺灣的教師節,每年的這一天,臺北和臺南的孔廟都會依古制舉行盛大的祭孔典禮,鐘鼓聲中,萬人共沐尊師重教的古訓。此外,還有每年的漢字文化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各種展覽,讓民眾有了更多親近中華文化的便捷途徑。

  正面看待“余香飄大陸”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由著名詩人余光中發起,其聯署書寫道:由於有了統一的文字載具,五千年來,這幾經歷史淘洗的文化結晶,涵藏著各個區域族群的祖先們所融鑄凝聚的智慧,我們概稱之為中華文化……

  臺灣“中國孔學會會長”李奇茂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興建孔廟、崇文重教,鄭氏父子當年此番作為,就是要保留與中原一脈相承的聯繫,存留中華文化的根。自臺南孔廟興建始,雖歷經日據時期和兩岸分離,儒學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卻始終沒在臺灣中斷過。

  大陸引進臺灣版的傳統文化教材,書香飄大陸,兩岸知識界都正面看待。畢竟,對於走過分離與隔閡的兩岸而言,任何交流都在累積善意,互相學習借鑒也需要智慧和勇氣。兩岸的學者由此也看到了更多。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表示,ECFA簽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成為兩岸面臨的新任務。文化凝聚兩岸人心和共同意志,也會為兩岸和平發展累積正能量。臺“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黃肇松指出,傳承中華文化、開拓文創産業不僅是臺灣邁向“文化經濟”的重要一環,也是兩岸建立紐帶聯繫的重要一步。

  往屆臺灣“高考題”你會多少?

  1.“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説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 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C. 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

  D. 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衛靈公問于史魷曰:“政孰為務?”對曰:“大理為務,聽獄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斷者不可屬也,故曰:大理為務”……下列“政府”單位中,最接近“大理”的選項是:

  A. 法院 B. 監獄 C. 調查局 D. 警察局

  3.小夏參觀一古建築,抄錄了其中四副對聯——甲:“六禮未成轉眼洞房花燭,五經不讀霎時金榜題名。”乙:“飽德飫和真福食,肴仁餓義即養生。”丙:“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丁:“琴瑟春常在,芝蘭德自馨。”若依“聯語內容與處所功能相應”的原則推測,則甲、乙、丙、丁四處依序應是:

  A. 寢室、書房、廚房、戲臺

  B. 寢室、廚房、書房、戲臺

  C. 戲臺、廚房、書房、寢室

  D. 戲臺、書房、廚房、寢室

  答案 1:D;2:A;3:C。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