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文章《臺灣媳婦食在四川》。作為臺灣媳婦,作者講述了在成都生活期間,遭遇到的飲食習慣、文化特色與臺北的諸多不同。
文章摘編如下:
有人説“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也有人説成都是美食之都,這話對於當地人而言,應該是成立的,但在成都生活,我卻很少外食,因為外食的可選擇性不多,大部分是川菜,地道的川菜對我而言,口味通常偏重,點餐前都會對服務員再三交代説:只要加一點點、一點點麻辣就好喔!但當地人的一點點辣對我這個呆胞而言,大概就是大辣等級了,因此我通常選擇自己在家做“臺式川菜”。
而異國料理的餐廳則很少,即使有,不論食物本身、裝修風格或食具設備等等,通常會讓人覺得沒有那麼“像異國”,比方説在標榜著法國創意料理的法國餐廳,你會看到的每張座椅靠背上,都是印有英女王伊麗莎白的頭像。當然其中也有極少數的高檔餐廳,做得非常好,但價格則更高檔,同樣的品質,定價比臺北還貴,習慣了臺北平價式的貴族享受,那樣的價位,不是付不起,而是不甘心付啊!每當想到在臺北只需花費少少的錢,就可以獲得大大的滿足,而在成都,卻要花更多的錢,甚至無法獲得相對等的滿足時,我就會很糾結到底要不要消費?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