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片——《臺灣風物圖》
圖為許文融與他的作品《上海黃金城》。(上海臺辦常志康 攝)
中國臺灣網4月20日上海消息 臺灣知名畫家許文融的水墨長卷《臺灣風物圖》曾經在兩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2007年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將《臺灣風物圖》的印刷版(三卷共100余米)作為禮物贈送給胡錦濤總書記。
高1.8米、長320米的水墨長卷《臺灣風物圖》被譽為現代臺灣的“清明上河圖”、“臺灣名片”。19年前,許文融時年28歲,他開始遊歷臺灣的山川河湖、城鄉鎮村,在數次遊歷、寫生的基礎上,終于在1992年至1996年間歷時4年將臺灣的山水人文風物濃縮于320米長的畫卷之中。
全圖以瀑布開頭,呈現了臺灣20世紀末各市、縣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表達了作者對寶島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在中國傳統繪畫 “墨分五色”的筆法運用的探索成果。他將臺灣山水風物盡現于毫端,畫中既有宏觀的萬千氣象,又有局部的入木三分神韻,既有晨昏午夜的時間切換,又有或仰視或俯瞰的視點變化,宛如畫家在行走般,時而登高,時而望遠,時而走入人群,特制的超長宣紙創下了吉尼斯紀錄,是當時世界最長的中國水墨巨畫,許文融的《臺灣風物圖》也成為臺灣畫壇的驕傲。
許文融畫展將于4月23日隆重亮相于上海美術館。這是上海市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和重要活動之一。在上海市政協舉辦的預展上,六米巨幅水墨畫《上海黃金城》吸引了眾多專家。這是許文融2010年來上海觀看世博會後回臺以後的精心創作。畫筆下——煙雲籠罩的上海早晨,“這是表達上海的風雲際會和海納百川,上海是世界的上海”,高樓大廈林立櫛比的上海城在陽光下象穿上了淡淡的金色外衣,“這是為了表現呈現風雲際會之下上海經濟的繁榮景象。”他以獨創的“潑金山水”技法,謳歌了改革開放後上海的國際大都市風貌。“我到過上海多次,一次比一次更加喜歡上海,畫上海其實已經構思了許久,世博會給了我最大的靈感。”他說。
屆時,他的水墨巨制和幾十幅“氣韻係列”作品及雕塑作品將同時亮相于《許文融臺灣風物圖長卷暨近作展》上。(中國臺灣網上海臺辦通訊員常志康)
許文融介紹:
許文融,1963年生于臺灣省彰化縣大城鄉海邊,在復興商工美工科時開始正式接受美術基礎教育訓練時立下中西繪畫的根基,後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及美國聖路易市fontbonne學院就讀,獲藝術碩士學位。其間,他廣學名師,中西繪畫俱進,曾先後受到陳丹誠、蘇峰男、羅振賢、李柯茂、劉煜、賴武雄、黃元慶、henry、knickmeyer、victor、wan、jane等教授的指導。他曾遍遊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近作則以表現臺灣風土與地方色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