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的菜已經處理完了,除了部分捐贈給當地的貧困殘疾人士外,有一兩萬公斤加工成泡菜寄存在冷庫裏,還有大約2000公斤的保鮮菜,我已經委託捐贈給慈濟功德會,讓他們送給有需要的人士。”28日傍晚,遠在廣西南寧的沈宗锜先生在電話裏告訴本報記者,他這一段時間會在廣西進行肥料技術指導,南安這邊的菜地另外兩個股東在管理,目前在進行甜玉米、百香果等新品種的種植生産。
5月8日,本報海峽新聞版刊發《誰來幫臺胞賣了這批菜?》文章,報道了沈先生來南安種植無公害蔬菜,不料菜已成熟卻不知如何賣出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廈門、泉州乃至廣東、廣西等地同胞都紛紛聯繫上他,替他想辦法銷售蔬菜,還有不少超市、蔬菜經營者與沈宗锜聯繫,希望與他建立長期的供貨關係,也有的想請他當技術顧問,種植生産無公害蔬菜。沈先生説,真沒想到,這事報道後有這麼多的熱心朋友來幫忙,非常感動。
早在5月10日,週六上午,本報記者聯繫上廈門兩岸農産品流通協會陳東陽會長,陳會長又聯繫上在同安從事蔬菜貿易的朋友,在沈先生朋友臺灣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郭秭杏老師的帶領下,駕車前往南安市洪梅鎮洪梅村的基地。在實地察看了尚未收摘上來的蔬菜後,大家想到了冷庫存貯再作銷售或者加工打算的辦法,暫時解決因天氣濕熱可能導致的腐爛問題。“雖然最終沒有達成合作,但大家那份真誠幫忙的心情很讓人感動。”沈先生説,做生意還是有生意規矩的,但生意不成情義在,還是非常感謝他們。
本報報道後,在仙遊從事農業開發的王女士致電本報編輯部,想與沈先生聯繫幫助銷售這批菜,並商談後續合作事宜。如今,王女士與所在的公司還與沈先生保持著聯繫。“今後還有合作的機會。”沈先生説。遠在珠海從事高檔蔬菜出口貿易的商家也聯繫上沈先生,擬把他的蔬菜銷往香港市場。由於供貨能力限制,雖然生意不成,但現在沈先生卻成了這家公司200畝蔬菜基地的技術指導。泉州大潤發超市得知情況後,派了幾位業務人員專程到南安實地考察,不僅要先幫他銷售蔬菜,還與沈先生商談今後的合作事宜。
説起這次的賣菜經歷,沈宗锜感慨萬分:“首先是自己的銷售渠道沒有準備好,加上當時市場蔬菜便宜,損失是無力挽回了,然而透過福建日報的報道,大家的這份熱切關心、殷殷盼望,讓我欣慰,更讓我感動。這份精神支援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沈宗锜現在很忙,在福建、廣西、安徽、江西等地都有人找他合作,請他作農業技術指導,這幾個月他都在這些地方來回跑。在我省的安溪、廈門海滄、翔安等地,多個農業開發項目請他去作開發規劃。面對自己的專業特長,沈宗锜先生有一個願望要去實現,他説:“農業技術有很多環節,需要耐心堅持,自己的技術死了帶不走,每到一地,我都很想把技術教給大家,讓我們的食物更自然、環保、無害,讓大家吃得更健康。”(福建日報記者 吳在平)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