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去年下半年起買氣遽降,銷量掉了五成,經銷商庫存貨一堆,宛如早年的蛋塔現象。 聯合報圖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掀起熱潮的自行車風,最近退燒,從去年下半年起,各廠牌經銷商業績就像雲霄飛車般,從雲端摔到谷底。不少在風潮中開的自行車店不敵虧損,紛紛歇業。
專業代理“美力達”自行車的阿明,倉庫堆滿了自行車,“如果有好友想買車,以前搶手的‘冠軍一號’紀念車種,已從3萬多(新台幣,下同)下殺到1萬多,還送禮券…。”和之前生意搶手時意氣風發神情,天壤之別。
阿明説,去年父親節開始,就感受到“冷溫”來襲,父親節一向是自行車販售旺季,但去年業績狂掉四成;原以為年底前業績會回溫,“哪知客戶全都不見了”,現在新客戶非常有限。
“業績跌和同行自己害死自己有關啦!”他説,去年自行車風狂飆,許多代理商與店家“搶車”,向車廠狂下單,等到三、四個月後車輛配送到店,風尚變了,騎車的人不增加了,只好降價求本。
桃園縣大園鄉“捷安特”下游店家説,近半年來業績萎縮四成,甚至有部分店家撐不下去,紛紛關門,這種現象和品牌無關,全因客戶“突然不見”。
李姓代理商説,去年“小摺”(一種自行車)旺到不行,車一到店,外包紙箱還來不及拆就被搶光;如今業績退潮最明顯就屬小摺,展示間,要黑、要白各式車款一應俱全,“但沒人來挑車了”。
老字號業者“功學社”觀察去年單車市場萎縮,認為是合理現象,反而看好愛用者信賴的品牌,市場回歸“正常”後可望穩健成長。
功學社經理黃銘松説,臺灣單車市場每年需求80萬至85萬輛,功學社、捷安特、美力達三大品牌市佔率約四成;其餘由二線、三線品牌瓜分,多半隻售萬元以下一般車款,“有六成的潛在客戶,所以不怕”。
展望未來,業者仍多抱持樂觀,捷安特北區營業處經理何健銘説,環保概念漸流行,單車是門檻低運動,市場會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