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天津兩市開車出去,只需兩個小時,就能走到一些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長期以來,京津兩大核心城市與周邊地區在發展上相互脫節,彼此間的空間聯繫鬆散、薄弱。周邊中小城市特色不突出,産業承接能力不強,使得這一地區産業梯度落差過大,甚至形成“産業懸崖”。
先進的特大城市、落後的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體佈局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國家發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據了解,《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有望年內出臺。可以預見的是,這個新都市圈的崛起,將對提升國家競爭力産生震撼性的影響。
“環京津貧困帶”與京津郊縣的發展差距正在拉大。業內人士建議,將這一區域納入下一個十年國家扶貧戰略,實施連片開發,比照中西部地區給予政策支援,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翻過一座山,工資翻三番”
有“北京南大門”之稱的保定市,其下轄的淶水縣與北京房山區相連,這個縣的義合莊村,2009年每人平均收入只有1200元,而與之接壤的房山區土堤村卻達到了8000多元,相差近7倍。
幾年前,亞洲開發銀行調研發現,在河北省環繞京津的區域有24個貧困縣、200多萬貧困人口,集中連片,與西部地區最貧困的“三西地區”相比,處在同一發展水準,有的指標甚至更低,亞洲開發銀行為此提出了“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
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環京津貧困帶”儘管有近百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但與相鄰的京津郊縣相比,生態環境、基礎條件、每人平均純收入等差距卻越拉越大,相對貧困問題愈加突出。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環京津貧困帶”採訪,出了北京延慶就到了河北省赤城縣,赤城縣共有21所初中和3所高中,據了解,只要某個教師拿下高級職稱,便會活動調往北京,用他們的話説,“翻過一座山,工資翻三番”,據赤城縣扶貧辦介紹,幾年來,赤城縣有一大批教師外流。
同樣的荒山造林,北京與河北的補償標準相差數十倍。在北京,給予農民的生態補助金是每畝1000元-3000元,而河北每畝只有50元的補助。因為錢太少,河北省環京津的一些縣只能買些小樹苗,成活率不高,一般得補植三次才能保證成活,而補種補植是沒有補助的。長期的資金匱乏,致使生態環境的改善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