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三峽庫區航道效益初現 拉動沿江GDP65億元

  時間:2010-10-25 14: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三峽壩區10月25日電 (徐金波 王取發)“三峽工程經歷了三次蓄水後,庫區航道已從昔日的‘鬼門關’,變成一條約500公里的‘水上快速’,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拉動三峽庫區沿江地帶GDP達到65億元人民幣。”在三峽蓄水接近175米之際,長江航道局航道處處長萬大斌説。

  據萬大斌25日介紹,2003年6月10日,三峽工程首次下閘蓄水至海拔135米高程,形成了長逾400公里、水域面積約700平方公里、水容量數億立方米的的三峽水庫;2006年10月,三峽水庫首次蓄水至海拔156米,庫區水域再次向上延伸近90公里;本次實現175米蓄水後,從湖北宜昌三斗坪至重慶江津紅花磧將形成長約660公里的寬闊水域。

  三峽蓄水前,從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長江航道,有500公里處在急流、險灘、淺灘之中,通航水深僅2.9米,僅能行駛1500噸級船隊;蓄水至175米線後,庫區通航水深4.5米的航道就達548公里,且平均航寬在100米以上,5000噸級單船和萬噸級船隊可從壩前直達重慶,三峽庫區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通航水庫,呈現出高峽平湖、百舸爭流的壯景。

  “從1500噸級船隊到萬噸級船隊,不僅是近7倍的跨越,更是見證了庫區航道的滄桑巨變。”萬大斌説,借助三峽蓄水,長江航道部門啟動了庫區航路改革,實行分邊航行的方式,消除過去船舶“上行走緩流,下行走主流”所引發的安全隱患,並將庫區航道維護水深提升到3.5米至4.5米。

  權威機構測算,三峽庫區實施船舶定線制後,庫區水域發生的船舶碰撞事故數、死亡人數、沉船數呈明顯下降趨勢,2008年豐都以下河段完成各自靠右航行的航路改革後,全年發生碰撞事故與實施航路改革前相比下降了80%。整個航路改革實際拉動三峽庫區沿江地帶GDP達到65億元。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