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輝煌“十一五” 企業篇
企業,這一經濟生活中微觀主體的跨越發展,成為“十一五”時期我省工業騰飛之路的縮影。
列入全省100戶培育計劃的大企業大集團始終保持迅猛增長勢頭,實現跨越發展;中小企業更是克服地震災害、金融危機衝擊等多重壓力,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百戶培育企業門檻標準
從5.4億元提升至15.46億元
2007年,我省啟動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作,僅僅三年多時間,列入全省100戶培育計劃的大企業大集團實現“井噴”式發展。2007年培育名單內營業收入上百億企業僅有19戶,到“十一五”末,已有35戶企業過百億。其中,瀘州老窖、成都神鋼、一汽豐田、五冶集團、盛馬化工、川煤集團、其亞鋁業和九洲電器等8戶企業于2010年首過百億。2006-2010年新上百億企業共計達到16戶。
2007年我省確定的大企業大集團重點培育名單中沒有一戶營業收入上500億元企業,僅有過400億元企業1戶、過300億元企業2戶、過200億元企業6戶、過100億元企業10戶和過50億元企業16戶。到“十一五”末,全省年營業收入過700億元企業1戶、500-700億元企業4戶、400-500億元企業4戶、300-400億元企業1戶、200-300億元企業10戶、100-200億元企業15戶,百戶培育企業門檻標準也從2007年的5.4億元提升至15.46億元。
大,還意味著各項指標全面快速提升。3年來省大企業大集團各項經濟指標穩定增長,充分發揮了我省經濟發展中流砥柱作用。其中營業收入、出口創匯及投資收益指標增長速度尤為突出,平均增速分別達到24.1%、59.5%和72.3%。目前,我省大企業大集團多元化發展趨勢日漸明顯。
大,還體現在帶動作用上,據不完全統計,納入我省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名單的57戶工業類大企業大集團通過延伸産業鏈和聚集發展,共帶動65000余戶中小企業配套發展,戶均配套企業超過1000戶,對全省經濟在“十一五”期間保持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支撐帶動作用。
中小企業增加值對全省GDP貢獻率達50.8%
遭受全球金融危機重創的四川中小企業實現“V”形反轉,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一五”末,我省中小工業企業達34.5萬戶,完成工業增加值7180.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224.3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528億元,利潤總額1143.5億元,利稅總額2024.4億元,分別比“十五”末增長217%、405%和403%。
中小企業的貢獻作用日益增強。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十一五”末,我省中小企業增加值對全省GDP的貢獻率達50.8%;從促進勞動就業看,“十一五”末,我省中小工業企業從業人員達400萬人,其中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從業人員220.8萬人。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從産業結構看,總體呈現出一産中小企業平穩增長、二産中小企業支撐趨強、三産中小企業高速膨脹的發展態勢。從所有制結構看,結構更趨多元化,尤其是民營經濟異軍突起,發展態勢迅猛。從區域結構看,已基本形成成都、川南、攀西、川東北地區中小企業領先發展,三區(即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格局。
“十一五”期間,共培育“小巨人”企業500余戶、“成長型”中小企業1000戶以上。
財金支援不斷加大。“十一五”期間,省級財政累計投入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5億元。截至去年底,全省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個數達到362戶,年末在保餘額671億元。“十一五”期間累計為6.5萬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總額18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