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的發佈報告説,中國企業2010年的海外並購已經受到了衝擊,金屬和採礦業完成並購交易總額124億8千萬美元,同比下降20%;這當中,對外並購完成交易額45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55%。有觀點認為,中國礦業企業不差錢的時代要結束了。
再把眼光放到全球來看,和中國不同的是,印度、巴西等國家礦業企業海外並購的規模、速度都趕了上來,引領2010年全球礦業並購的並不是中國,而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還有巴西,而在海外並購的隊伍當中,中國的礦業企業也一改2009年的抄底心態。
應該説海外並購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形式之一,而走出去也一直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夢想,但是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讓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變得謹慎起來。去年我國礦業企業海外並購單筆交易規模偏小,傾向於尋找合作夥伴來降低風險,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採取完全購買的模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際金融危機過後,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加大了他們對於礦産資源的需求,所以從去年開始,新興市場開始追趕中國。那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戰線會不會收縮?面對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趕超,我們中國又會如何來應對呢?請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教授屠新泉來做評論。
主持人:從去年我國金屬和礦業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額的數據來看,比09年有不小的降幅。我看到有分析説,中國企業主動改變了之前抄底的心態,認為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但是也有分析認為,這是外部壓力所導致的,比如説被並購的企業不再依賴中國企業的資金,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抵消了中國企業在資金上的優勢。您認為哪種原因是主要的?
屠新泉:我想兩個方面的因素都有,但是可能外因更重要一些。中國經濟現在還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特別是我們的製造業現在已經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製造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對資源的需求還很強烈,所以我們的礦産企業想去並購的動力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