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期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掀起了一股股波瀾,這背後無不閃現著一支龐大“地下軍團”的身影:民間遊資。無論是證券市場的“漲停敢死隊”、還是農産品市場的“炒蒜團”、“炒豆團”,以及各種“炒房團”、“炒煤團”……可以説,民間遊資正成為攪動我國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的一股潛流。只有採取有效措施並加以正確引導,民間遊資才能從“怪獸”變成“寵物”,成為經濟發展的積極力量。
遊資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傾向性明顯的特徵。只要哪有利可圖,哪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國際市場上,遊資也被稱作“熱錢”。從全球金融的歷史來看,國際遊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十分深遠。自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細數歷史上每一次金融經濟危機的發生,國際遊資往往如影隨形。
中國的民間遊資起始於改革開放之後,但規模到底有多大卻一直是個謎。有學者測算,早在2003年,我國地下金融的投資規模在5000億至7000億元,而地下經濟規模的測估值為11082億元。七年的時間過去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民間遊資的規模更為龐大,其對國民經濟的衝擊力也更為強勁。
由於資金實力雄厚,民間遊資往往出手闊綽,操作手法兇悍。
以股票市場為例,有人總結他們的操作手法:預判市場心理、專買公認危險的股票、不碰高度控盤股、兵貴神速、製造熱點八方出擊。這其中,快進快出是他們最典型的作風。當很多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遊資已經完成建倉、拉升、出貨一系列動作,早已賺得盆滿缽溢。
面對市場上“縱橫四海”的民間遊資,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事實證明,對於規模龐大的民間遊資,不能簡單地加以阻止甚至“一棍子打死”,而是應該採取多種措施進行引導和規範。
首先就是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這是減少民間遊資衝擊的根本途徑。民間遊資活動頻繁,各種各樣的“炒 團”之所以層出不窮,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實體經濟不景氣。使投資實體經濟有利可圖,才能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從而減弱民間遊資對投機性經濟的需求。
其次,要放寬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使民間資本擁有更多的投資渠道。近些年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總體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只有通過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打破壟斷、減稅等措施,給予民間遊資更多的“出口”,才能提振它們投資實體經濟的信心。
當然,從法律上給予和保護民間金融的合法地位也至關重要。我國的民間金融一直遊走于國家法律、法規框架之外,在“灰色地帶”艱難生存,由此也産生了諸多的問題。目前,央行正在加快民間金融“陽光化”的步伐,在加強監管、不斷完善對其管理的同時,為民間資本構築一個合法的活動平臺,以規範、約束和保護正常的民間借貸行為,促進正當的民間金融活動,充分發揮其拾遺補缺的作用。有法律法規的規範,有政府的正確引導,民間遊資才會從“魔鬼”變成“天使”,才能成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健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