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經國家週刊報道 2009年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膨脹最快的一年。信貸資金大量涌入地方融資平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凸現,地方融資平臺帶來的金融和財政問題正引起各方關注。地方融資平颱風險也成了本屆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地方融資平颱風險有多大,如何防範地方融資平颱風險,並進行有效的退出?
在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把“儘快制定規範地方融資平臺的措施,防範潛在財政風險”列入今年宏觀政策方面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
目前,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數目,以及融資規模的估測並不一致。就省以下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數目而言,估計值從8000多家到2萬家不等;就銀行對其的融資額而言,估計值從4萬億元到9萬億元不等。但大體的共識是,縣級融資平臺佔全部融資平臺總數的70%強,但融資比重不到30%。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額的估計差異,主要是由於這些融資的涵蓋範圍差異造成的,有的估測指的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有的則包括了政策性銀行的授信和信託産品融資等。但無論如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2009年的迅猛膨脹,已到了不得不多管齊下予以規範、釋放風險、和理順中央-地方財權關係的時候了。
對於這種風險,首先要弄清楚。第一,包括地方政府所設立投融資平臺在內的地方政府的顯性和隱形債務到底有多大規模;第二,在現存的地方債務構成中,哪些是出於對公益項目的建設導致的負債,哪些是純屬經營性項目的負債;第三,在試圖化解地方政府負債這一危機中,到底由誰買單,以及中央和地方出資的技術性制度設計。
基於此,我們認為,目前進行地方債務化解、風險退出的首要原則是,推動地方負債狀況的公開化和透明化。第一,進行壓力測試,判定債務風險。摸清各級地方政府的負債狀況,包括隱性和顯性的地方債務,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數目,融資規模和來源渠道、區域和期限結構等細節,結合地方財力變動狀況,進行適當的壓力測試,才能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以及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做出近乎客觀的判定,否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始終就是海面下的冰山。
第二,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説到底是如何完善中國財稅體制、如何平衡地方政府事權和財權的問題。地方政府面臨彼此之間的績效競爭,面臨如何發展地方經濟、改善基礎設施和有效籌措資金的矛盾,面臨主體收入稅種大部分歸屬中央、地方稅費收入增長制約的矛盾。要弱化地方政府的舉債衝動,就必須加速服務型的公眾財政體制的建立,也應考慮增加地方稅費收入來源,尤其是縮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鏈條、加速物業稅的開徵試點等工作。否則,地方政府在面臨財權事權的壓力下,在行政政績考核短期化的壓力下,堵住了現有的投融資平臺模式,難免不會滋生其他模式。
第三,摸索制定合理的債務風險控制標準,發揮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使市政債券逐步規範發行。市政債券在發達國家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資手段,例如美國限定州或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佔其年度總收入為90%~120%;巴西限定地方政府借款額不得超過資本性預算的規模,州政府債務率小于200%。
我們初步估計,如果使用市政債券方式,對應于2009年底,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如果在5~6萬億元,大致是可接受的。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的顯性化和規範化,仍然受到中國現行預演算法如何修訂等一系列制約,市政債券的發行仍有較多體制障礙。
第四,控制地方政府負債總量及其財政擔保行為,控制政府融資平臺的信用風險,給地方政府設定一個合理的負債率,真正規範政府融資平臺。
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需要警惕,但要注意防止“矯枉過正”。不宜採取過於嚴格的措施,截斷企業正常的融資渠道,那樣,債務風險就會被提前放大。因此,正視風險,多管齊下,規範引導,是治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著眼點。(鐘偉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