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論:“國進民退”成金融危機救命稻草?

時間:2009-11-09 16:23   來源:北京晚報
  旗下主要子公司虧損十余億的山東鋼鐵吞併盈利約18億元的日照鋼鐵,中糧集團與厚樸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入股蒙牛乳業,國有煤炭大型企業“收編”山西私有中小煤礦,大型央企頻現房地産市場爭當“地王”……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航空、房地産、鋼鐵等多個領域,“國進民退”正成為被熱議的經濟現象。本週搜狐部落格“國進民退”沙龍上,各路專家進行了一場深入的討論。

  一問:“國進民退”是什麼?

  中國經濟危機

  源於民營經濟危機

  自從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新週期開始,“國進民退”便被經濟學界廣泛提及,而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步擴大,政府各項經濟刺激措施的提出,“國進民退”效應似乎也被瞬間放大。據媒體一項針對企業中高層的調查,有超過70%的人認為目前存在“國進民退”的現象。

  劉業進:我們最近在北京市幾個區縣調研中,發現非公經濟或者是民營企業,在幾個方面感覺自己不是政府的“親兒子”。他們在要素獲得、市場準入等方面面臨著巨大障礙。第一是準入障礙,雖然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非公經濟36條,但是這個條例頒布幾年以來,民營企業還是面臨很多實質障礙,他們還是不能進入一系列的領域,比如説石化、金融等。第二是要素獲得方面的障礙,首先在資本獲得方面,中小企業、非公經濟很難得到國有銀行的貸款,他們只能通過地下錢莊、同行拆借等方式獲得資金。經營用地困難,在新開闢的科技園區很難得到地塊。另外,在人才獲得方面有一定的障礙,許多高層人才得不到進京戶口的指標。第三是包括智慧財産權、社保經費在內的許多權益得不到保障,民營企業家對此反映非常多。

  新望:中國目前的危機就是民營經濟的危機,目前的經濟衰退就是民營經濟遇到阻力而造成的。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很好,在大城市、中西部看不出來,但是從東南沿海看一下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就會看到,我們現在的經濟正處在寒冬。現在的經濟形勢是民營經濟和國營經濟水火兩重天。我們從國有經濟這一塊看不到衰退的跡象,我們的房地産市場和股市也是在一直上漲,但是事實上中小企業現在的日子非常難過,還在隆冬天氣,要説是有恢復的話,頂多算企穩。

  我覺得這次金融危機如果説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些困難、危機的話,不是什麼外部原因導致的,而是我們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了問題。

  夏業良:在過去幾年裏,有一種明顯的感受,就是經濟領域中過去所倡導的民營經濟或者是私有化、私營化這種理念,已經在很多領域被國有化所取代。而國有化取代的過程很明顯的標誌就是強權介入,官方部門發佈了一些指令,沒有討論的餘地也沒有給出任何理由,就是一種強權直接干預導致的結果。我認為“國進民退”是經濟領域裏面的倒退。

  二問:“國進民退”會産生什麼樣的後果?

  “國進民退”

  帶來的壟斷不可避免

  在國企吞併私企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虧損企業吞併盈利企業的現象,這被戲稱為“小魚吃大魚”,而這也是“國進民退”最被詬病的一點。

  王建勳:我覺得國家涉足商業領域的話,最容易導致的後果就是權錢交易。同時這還有個浪費的問題,也就是他不關心是否可以盈利,這也是為什麼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會虧損,因為他沒有盈利的動機,因為他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另外一個政府涉足經濟領域的後果就是壟斷,因為他有權力可以消除競爭,所以説這種行政壟斷不可避免。

  雷頤:我覺得這牽扯到一個政府的信用,或者説政府只要出適當的價格別人能夠接受的價格,你想買過來也可以。比如山西煤礦,既然幾年前招商讓別人來,我覺得現在就不該是收歸國有,而應該是買,兩個人在平權意義上的交換,我願意賣就賣,我不願意賣還可以討價還價。這還牽扯到你違反了原來的規定,要付更高的違約金,這是政府的信用。當你認為可以用低價強行收買民企,以為付出的是很便宜的成本,實際上政府信用搭進去了,這其實是很高的成本。

  夏業良:“國進民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中所有權的轉換,最關鍵是它會對中國整個社會包括收入分配、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問:“國進民退”的根源是什麼?

  超大型央企競爭力未必強

  在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的刺激經濟計劃中,不少都有著“國進民退”的色彩,“國進民退”能否成為金融危機的救命稻草?是否是這些經濟措施導致的“國進民退”呢?

  馮興元:幾年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就説要培養30到50家超大型的央企,這個戰略一直在實施,目前只有20多家沒有到30家,所以“國進民退”在這個意義上還要增加,至少要達到30家。只關注産權不關注競爭,中國成不了真正的強國,不要以為有20家超大型企業就很強了,國外都是很貶義消極地看這些超大型的企業,因為你不是市場裏面跌打滾出來的,不是在槍林彈雨中滾出來的,而是通過“拉郎配”、通過政府行政命令組合起來的。好像是幾個浮腫的病人讓他們共同穿一條褲子就是強,就是很好的經濟治理嗎?不是這樣的。

  王建勳:我覺得現在中國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至少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説現在是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未來的路到底怎麼走?我覺得對於中國整個社會的方向的選擇非常關鍵。 “國進民退”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或者是簡單的利益支撐,這背後其實有知識和理論的較量,其實從很大意義上講背後有一個非常重大的理論問題。這個理論問題我簡單地概括就是政府適合做什麼和不適合做什麼,從古典自由主義來看,國家就適合提供一個公正或者是正義的環境,或者説提供這樣的規則,確保公正和正義可以形成的規則,而不適合做其他的事情。

  劉業進: 為什麼會有當前非常嚴峻的“國進民退”的傾向?我認為現在政府是有偏的、有傾向的公共政策。它的利益指向了具體的群體,而不是全體人民。我想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秩序下,一個經濟秩序可以良性的運作是基於簡單財産權利規則。你不能人為地動用行政力量去有意識干預市場過程的結果。在“國進民退”的浪潮中,可以看到國有企業可以隨便地得到優異資産,國有企業以公共利益為名佔據某些有利的行業,這樣的行為侵蝕了一個社會的基本規則。從長期看,這會傷及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問:是否應改變“國進民退”的現狀?

  國企不應有“長子心態”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在2006年表示,“國進民退”、“國退民進”都不對,應該是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平行發展的趨勢。而與會的專家均認為,應及時扭轉“國進民退”的趨勢。

  劉軍寧:山西搞煤礦整治的時候説,“國進民退”有助於減少腐敗。難道説解決腐敗問題的有效方法是減少私人企業家的人數嗎?另外説國企安全、私人煤礦不安全,這也是一個極為有趣的判斷。還有一個是國企不污染,私企污染。我想這些判斷都是非常站不住腳的,而且這些判斷有悖于中國在過去30年來得出的幾個常識性的東西。

  王建勳:怎樣看待今天中國私人企業的問題?有很多人支援“國進民退”,説私人企業太糟糕了,比如説經常被提起的理由,就是私人企業經常侵犯一些人的權利,比如“包身工”等等。為什麼導致這樣的狀況?我認為不是煤老闆的錯誤,當然有些人是道德敗壞的,但是所有人都有可能道德敗壞,根本的原因是在於政府失職了,當一個企業主欠你的錢不給你,你打官司根本沒有人理你或者是打不贏的情況下,這是政府的失職、錯誤。很多私企對於員工權利的侵犯恰恰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或者是合謀的結果,而不是説煤老闆天生糟糕。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思路是錯誤的,我們應當走的路子是如何確保政府來保障這些工人的權利而不是取消這些私人企業的老闆。

  雷頤:我覺得大國企領導説的一句話特別反映了大國企的本質,他説“我們是長子,我不壟斷誰壟斷”,我覺得應該廢除這種論調,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