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接近尾聲,國家發改委根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對“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作了38處修改。
其中一處細微的改動,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錢包。將草案原文的“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改為“儘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不要“逐步”,要“儘快”——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這個修改體現了非常清晰的政策導向。“説明中央政府對於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緊迫感。希望各級政府都能密切注意這個變化。”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規劃草案最大亮點
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用於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基尼系數,我國接近0.5,早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0.4這個警戒線。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其中,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是主要問題之一。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工作。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説,“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規劃中提出了“兩個同步”和“兩個提高”——居民收入要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要和勞動生産力的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
他認為,“兩個同步”和“兩個提高”既是最大亮點,也是最大難點。2007年,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降至57.9%,美國的這一比例為70%。我國的勞動報酬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降到39.74%,而這個比重在很多國家高於50%。
工資在爬,物價在漲——過去10年,我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超過20%,GDP每年增幅在10%左右,但城鄉居民收入每年只增長了7%~8%。而且,差距同時出現在城鄉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
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從“逐步”到“儘快”,不少代表委員注意到這個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説,過去幾天的討論中,代表們提及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問題。這兩個字的改動説明,代表們的意見被採納了。
趙林中認為,“逐步”兩個字還直接看不到政府要解決問題的決心,但“儘快”則表明政府已經決定把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眼下,決心有了,他希望能首先“儘快”有一張時間表,便於老百姓監督。
兩會之前,趙林中專門在他所在的地區徵集老百姓的建議,發現很多人都希望他能關注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因此,他專門提交了關於“高度重視收入分配不公的建議”。他説,現在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這麼快了,現在寧可慢一下,也要解決好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目前很多社會矛盾都來源於上收入分配的差距。
改“金字塔”型為“橄欖”型財富分配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收入分配關乎全局,關乎各方利益關係的調整,所以改革的阻力相當大。
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必將會觸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究竟該從哪進行改革,該動誰的“奶酪”,政府應該如何作為?一些專家指出,除了工資水準、社會保障制度外,收入分配改革還在於改革政府的財政體制,削減一般性財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務支出。
遲福林説,現在要改革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毫無疑問要靠政府的推動。核心的問題涉及到政府的轉型,既涉及政府的理念,也涉及政府自身利益的調整。
兩會前夕,國務院原則通過個稅調整方案。個稅調整隨即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辜勝阻指出,這是改變收入分配格局的一個很好的起點。個稅改革最大的效應是將改變我國不合理的財富分佈格局,有利於形成“橄欖”型的財富分配格局。當前我國的財富分配格局呈“金字塔”型,富人很少,中等收入階層也很少,低收入階層佔大多數。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政府應當減輕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收。包括那些個人開網店而自食其力的,政府不要總是盯著這些人的錢袋子。低收入階層應該低稅甚至免稅。
另一方面,他呼籲我國適時推出遺産稅和贈與稅。他説,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億萬富翁已經把財産向下一代轉移,“富二代”接受了遺産。如果不適時推出遺産稅,收入差距不平等就會形成代際傳遞。有的發達國家早在500多年前就對遺産徵收重稅,目的就是讓收入不平等不要代代相傳,每一代人都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幸福和財富。
公平不是做不到,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市長劉道崎認為,“儘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儘管基層政府在工資制度改革等方面沒有發言權,但對於一些民營企業比較多的地區,政府可以推動企業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實現工資的正常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商洛市市長楊冠軍的看法是,“逐步”改為“儘快”,更加順應了百姓的呼聲。
他説,很多“西部人的想法”中,區域差距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西部大開發戰略怎樣體現真正優先,對西部的扶貧怎樣由“輸血”變為“造血”,從而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值得各級政府注意的問題。
從2011年開始,陜西省要求各級政府將新增財政收入的80%用於民生,並將此納入考核的內容。對於楊冠軍而言,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頭等民生大事是一項移民計劃。2011年,陜西省即將啟動陜南陜北“避災移民”搬遷計劃,搬遷人口將達到279萬,規模遠遠超過三峽移民。楊冠軍所在的商洛市涉及人口70多萬。
他告訴記者,這些人口居住在容易發生自然災害、各方麵條件不適宜居住的深山老林裏,雖然各級政府給予了較多的扶貧支援,但每當一場災害襲來,百姓就常常“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斷地重建自己的家園。
楊冠軍建議中央政府能夠像當年支援三峽移民工程一樣,給陜西一些政策、資金的扶持,把這些百姓不僅搬出大山,而且能夠自食其力,安居樂業,為社會創造財富。
“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不矛盾。”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日照市市委書記楊軍對記者説。在他看來,日照市將來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會進一步加大,而且一定要真金白銀,不能是空頭支票。從2008年開始,日照市連續三年向全市居民發放100萬本“民生手冊”,讓百姓知道政府財政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開支,一年一本厚厚的“賬本”,接受百姓的監督。
楊軍説,政府不能與民爭利,財富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公平正義不光體現在社會建設上,也體現在收入分配中。”
有相當一部分專家認為,獲得公共服務的機會不均等,加劇了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當務之急要走三步棋,收入是增加對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的補助,二是要控制灰色收入和壟斷行業的收入,三是要加強社會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説,社會保障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縮小貧富差距,讓不同的社會群體參與國家發展成果的分享。居民收入的增長不光要靠工作,還要靠社會保障和轉移性支付,這是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很重要的舉措,也是政府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
鄭功成的這個觀點得到浙江省紹興市市委書記張金如的支援,在他看來,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基層政府的作為就是解決好再分配的公平問題,他説,再分配的公平是最大的民生。
過去幾年間,紹興市城鄉收入差距為2.2倍,全國則是3.3倍,而且在紹興,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速超過當地的GDP增速,也超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張金如認為,再分配的公平不是做不到,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做。
葉青代表説,“逐步”改為“儘快”之後,他更期待的不是紙上談兵,關鍵要看政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