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土地調控呈現出“收”“放”結合的特徵:“收”,是進一步規範秩序、強化監管,加強處置力度;“放”,是指增加土地供應,完善供應方式,進一步激活房地産開發的“源頭”。
新一輪房地産調控啟動以來,土地市場呈現出一些積極變化,但控制地價、房價上漲形勢仍十分嚴峻。
“地根”調控措施不斷完善
作為樓市調控的重要一環,“地根”調控措施自去年以來不斷完善。國土資源部日前下發《關於加強房地産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再度出拳。
在土地供應方面,通知要求,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確定為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用地的,方案中要增加房地産主管部門提出的住房銷售價位、套數、套型面積等控制性要求”。
通知要求,“從2010年4月1日起,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房地産用地開竣工申報制度”,並要求各地公開住房工地計劃、土地開發利用、出讓結果等各方面資訊。通知還明確,將於今年3月至7月,在全國組織開展對房地産用地突出問題的專項檢查。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許芹表示,上述措施如能真正執行,將提高開發商囤地成本,對“地王”也將産生抑製作用。
土地供應增加,市場趨於活躍
年初以來,房地産調控效應正在顯現,土地供應明顯增加,成交趨於活躍,地價飆升的態勢總體有所收斂。
比如,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是土地供應傳統淡季,且正值春節假期,但土地供應相比去年同期仍有顯著增加。
一線城市尤為突出,上海、北京2月份分別推出住宅用地125萬平方米、103萬平方米,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363%、587%。
深圳去年2月住宅用地是“零供應”,而今年同期則有20萬平方米入市。
上述監測數據顯示,全國70個城市2月份共成交住宅用地634宗,環比減少22%,但同比增加63%;成交土地面積3925萬平方米,環比增加3%,同比增加201%。
監測數據顯示,70個城市2月份成交的住宅用地平均樓面地價為2343元/平方米,環比出現12%的下跌,主要城市土地均價出現階段性回落。
上海永慶房屋總經理陳史翎表示,去年年底以來的一系列措施不斷強調“增加土地供應”,目前看來地方政府行動迅速,市場反應也較為積極,土地調控可説是“開了一個不錯的頭”。
“土地調控”需進一步加緊推進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7%,環比上漲0.9%。從同比漲幅分析,2月份10.7%的漲幅屬於歷史上的較高值,這也是該數據連續第九個月上漲。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直言,由於“供給、需求和管理上的問題”,“未來20年中國房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10個重點城市中,北京、杭州、南京等7個城市住宅用地今年1—2月份成交溢價的水準大幅超過2009年均值。此外,二、三線城市的地價也正加速“追趕”。
而更引人關注的是,3月15日,北京一日就誕生三個“地王”,且全部為“央企製造”。
實際上,只要“價高者得”的出讓機制繼續,地價上漲的壓力就可想而知。
“地根”之力在此輪樓市調控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相關土地調控措施需在“收”與“放”上進一步加緊推進,並在確保措施的執行和成效方面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