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10年經濟:復蘇路漫漫 調控尤關鍵

時間:2010-12-23 15:21   來源:新華網

  2010年,俄羅斯經濟持續復蘇,但進入下半年後受世界主要經濟體復蘇勢頭趨弱和國內罕見旱災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放緩。俄政府為確保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繼續採取多項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明年,俄將面臨抑制通脹、減少赤字、擴大內需等任務,外部經濟環境也有很大不確定性,俄政府的調控能力和決策水準面臨挑戰。

  復蘇勢頭放緩

  在國際油價攀升的有利條件下,俄今年經濟發展整體向好,不過復蘇勢頭在下半年有所放緩。

  上半年,俄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4.2%,其中前兩個季度分別增長2.9%和5.4%,但第三季度增幅降至2.7%。俄經濟發展部此前預測全年GDP增幅約為4%,但日前將其調低至3.8%。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以來俄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去年經濟增幅前低後高,受基數效應影響,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變緩。其次,俄今夏遭受旱災致使農業生産大幅滑坡,拖累經濟增長。此外,外部大環境方面,歐美和新興經濟體復蘇勢頭在下半年也有所放緩。

  今年,俄外貿方面增長迅速。據俄海關統計,前三季度外貿總額為4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7.1%;貿易順差達1257億美元,增長37%。就業情況也出現好轉。截至10月底,全國實際失業人口為510萬,同比減少10%。11月份,失業率由年初的9%降至6.7%。

  通脹方面,旱災導致農産品價格大漲,並帶動肉、奶、蛋等下游産品價格上漲。截至12月1日,俄消費物價比年初上漲7.6%。俄經濟發展部數次上調年通脹率預期,最新預期值為8.4%,接近去年8.8%的水準。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前不久在年度國情咨文中説,儘管今年遭受罕見旱災和森林火災,外部環境也頗為複雜,但俄羅斯經濟仍保持穩定發展。

  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

  為確保經濟復蘇勢頭,俄政府今年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主要表現在擴大財政支出以及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方面。

  俄今夏旱災及森林大火使全國近四分之一農作物絕收,農業生産下滑嚴重,農産品價格暴漲。前10個月,俄農業産值同比下降11.6%。為抑制價格上漲、保證內需,俄政府採取出臺糧食出口禁令、取消相關農産品進口關稅、向農業提供資金援助等措施。為扶持農業發展,俄政府迄今已提供了1500億盧布(1美元約合31盧布)。

  為推動經濟復蘇,去年4月以來,俄央行連續14次降息,累計降息幅度達5.25個百分點,目前俄央行再融資年利率為7.75%,為有史以來最低水準。由於借貸成本明顯下降,銀行系統資金流動性大大增加。目前該利率水準已連續半年維持不變,儘管分析人士認為降息週期已結束,俄央行也表示明年一季度不排除加息可能,但從短期來看,俄仍將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從今年3月開始實行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計劃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果,俄政府為此撥款100億盧布。此舉廣受民眾歡迎,也極大促進了汽車及相關行業生産。前10個月,俄轎車生産同比猛增95.7%,貨車、大客車産量也均大幅增加。俄政府已宣佈增撥100億盧布,將這一計劃延續至明年。

  俄羅斯還積極推進經濟現代化和創新發展,為此投入鉅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改造升級,並鼓勵開展高科技創新項目,這為拉動內需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俄政府繼續提高退休金和福利支出。

  明年挑戰依然艱巨

  由於世界經濟環境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而俄經濟內部增長動力不足,要使經濟明年實現穩定增長,俄政府仍面臨很大挑戰,確保經濟增長、有效抑制通脹、提升民眾信心是明年的重要任務。

  今夏以來,俄羅斯面臨食品價格上漲壓力,儘管俄政府通過多項舉措以免物價失控,但旱災和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可能持續到明年,未來通脹壓力依然很大。梅德韋傑夫在年度國情咨文中曾明確要求,在未來三年應將年通脹率水準降至4%-5%。

  減少財政赤字是俄政府另一要務。由於今年油價持續走高,目前俄財政赤字水準低於預期,俄經濟發展部預計今年財政赤字佔GDP比例約為3.5%-4%,但俄財長庫德林預計為4.6%,認為赤字水準還很高。俄政府計劃今後幾年將逐步降低財政赤字,于2015年實現零赤字目標。

  俄經濟專家對明年經濟走勢存在不同看法。俄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所認為,由於經濟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有限,在國際油價可能動蕩的情況下,俄國內缺乏有力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明年經濟增幅可能繼續放緩。但俄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所認為,未來數年油價將持續走高,明年俄經濟增幅有望達到6.9%,通脹率將降至7.8%。

  應該指出的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特別是油氣出口是俄經濟的“軟肋”。可以預計,明年俄仍將繼續實施創新型經濟發展戰略,在推動各行業現代化改造升級的同時,著力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節能、航太、核能、醫藥、資訊等高科技創新項目,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單一的經濟增長方式。(劉愷 趙志鵬)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