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近日表示,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和歐洲央行(ECB)最近採取的一系列針對穩定歐洲金融體系的舉措是確保歐元區繼續存在及穩定發展的重要步驟。
然而,現今仍然還有許多措施需要進一步實施。他建議ESM能夠繼續擴展到更多領域並使之成為永久性的機制,另外通過ESM取得的援助必須附加清晰、可信、更附約束力的條款,並能得到嚴格執行。
受“鄰居危機”的影響,花旗全球新興市場經濟學家David Lubin認為西歐的危機對中、東歐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大。Lubin強調了危機蔓延的三個渠道,以及中、東歐的一些有利因素。 “總的來説,中、東歐國家對歐元區危機的敏感度要高於其他新興市場。 ”ubin認為競爭力較高,公共債務較低,西歐銀行業頭寸較低且不願撤出,以及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將會表現比較強勁。
同一場合,花旗集團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蔡真真認為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及銀行系統的資金緊張將有可能進一步拖累歐元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但其對於亞洲國家的影響至今還沒有顯現。
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們同時認為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局極有可能延遲于2011第二季度才開始加息,而不是之前預測的2010年第四季度,亞洲各國的中央銀行也將推遲緊縮貨幣政策的實行。根據蔡真真的觀點,美國聯邦儲備局將有可能重新考慮更為持久的寬鬆貨幣政策以應對歐洲市場資産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不利因素。由於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情況的不同,雖然亞洲國家將不可避免地早于美國加息,但各國中央銀行將努力避免過早實施加息政策,因為由此導致的息差擴大將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從而迫使各國面對更為複雜困難的外匯資産和流動性管理。
經濟學家們也討論了人民幣匯率問題,雖然人民幣升值有可能于近期開始,但是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和最近美元的大幅升值,中國的決策者可能更傾向於保持人民幣的相對穩定。WillemBuiter提到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將有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他預測在2010年人民幣有望小幅升值1.9%,較以前的預測3%為低。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則認為,G3國 (美國、歐盟和日本)二度衰退如果真的發生,亞洲將通過兩大渠道受到影響:對G3國出口的高度依賴性,金融市場崩潰以及大量資本凈流出給亞洲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全球股市近期已經歷了重大回調,而且亞洲正在出現資本外流的現象。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野村估計2008年下半年總計有1420億美元的外國資本撤離該地區。然而,受亞洲高增長和良好基本面的吸引,外國資本隨後又蜂擁而至:“我們估計2009年一季度到2010年一季度期間總計有超過25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如果全球金融市場再次崩盤,近期流入亞洲的大量凈資本中或有相當一部分會掉頭而去。 ”(崔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