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11月4日,《日本經濟》等外電紛紛預測,包括韓國、中國、日本以及東盟(ASEAN)10國在內的東亞地區今年的國內生産總值(GDP)高達12.67萬億美元,將達到全球GDP的21.1%.東亞地區的經濟在世界所佔比重超過20%以上,還是自198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行此項統計以來第一次。
據悉今年9月在中國大連舉行的達沃斯論壇(WEF)上,以出席論壇的130名經濟人士為對象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其中,有七成人士回答説:“到2020年,亞洲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大放異彩,會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就像他們的預測那樣,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亞洲經濟的發展態勢迅猛,逐漸靠近世界經濟的中心位置。
11月4日,《日本經濟》等外電紛紛預測,包括韓國、中國、日本以及東盟(ASEAN)10國在內的東亞地區今年的國內生産總值(GDP)高達12.67萬億美元,將達到全球GDP的21.1%.東亞地區的經濟在世界所佔比重超過20%以上,還是自198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行此項統計以來第一次。
就此,本報委託現代經濟研究院對IMF資料等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今年韓國、中國、日本的GDP分別為8003億美元、4.7577萬億美元、5.0486萬億美元,將提升東亞經濟的比重。
預計明年東亞經濟規模將達到12.89萬億美元,超過歐元區(Euro Zone,使用歐元的16個國家)的經濟規模(12.7萬億美元)。
這是因為預計明年東亞經濟的增長速度(增長率6.8%)將達到歐元區增長速度(增長率3.5%)的近2倍。據IMF預測,到了2014年,東亞經濟規模將達到17.34萬億美元,與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預測值17.42萬億美元)並駕齊驅。
這是東亞經濟在中華文明圈佔據世界經濟中心地位的19世紀以後首次趕超西歐經濟。東亞經濟的影響力急劇提升,源於去年下半年爆發全球經濟危機後在歐美經濟陷入困境期間,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國家經濟呈現出迅速的復蘇趨勢。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亞洲經濟從今年2月開始出現在世界其他地區都無法看到的“復蘇綠芽(Green Shoots)”。今年8月,英國《經濟學家》週刊報道説:“全球金融危機後亞洲老虎(新興國家)表現出驚人的反彈,引領著全球經濟的復蘇。”
據IMF預測,今後推動亞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中國。相反,日本的作用將逐步減少。在東亞經濟中日本所佔的比重將從2009年的42%減少到2014年的33%,而中國的比重將從2009年的39%增至48%,約佔東亞經濟的一半。
中國計劃,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積極的救市政策,繼今年實現8%的經濟增長後於明年實現9%至10%的兩位數增長。高盛當天預測説,中國將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于2027年將GDP規模增至21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