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家居被曝獲鉅額出口退稅 賺10%稅率差價

時間:2011-07-19 09:12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週刊

  “國産達芬奇”密碼 賺了多少出口退稅?

  “這是在開産品推介會,還是情況説明會?”7月13日下午3點,北京銀泰中心柏悅酒店,許多記者都竊竊私語。

  這是被曝光産品産地和品質問題後一直保持沉默的達芬奇家居股份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達芬奇”)首次公開召開情況説明會,穿著金色華服的達芬奇總經理莊秀華帶著23名外國傢具老總款款走進現場,然後面帶微笑地開始介紹達芬奇品牌光輝的歷史和“誠信”的宗旨。

  緊接著,一位自稱消費者的男子突然站起來大呼:“都是假的,産品是假的,發佈會也是假的。”然後憤然起身離開現場,當記者都將焦點匯聚到該男子身上時,莊秀華開始聲淚俱下地講起了自己的創業史。講到激動處,莊秀華甩出一句“希望各位媒體給我一點時間,如果你們要有私人的採訪我接受,但不是在今天”,然後帶著她的“老外軍團”在酒店保安的協助下集體離場。整場情況説明會,達芬奇方面沒有接受任何記者提問。

  除了産地問題和品質問題外,會不會還有什麼別的不為人知的內幕?《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經過幾天調查尋訪,發現了另一個“達芬奇密碼”:達芬奇如此“出口”能賺取多少出口退稅?

  天價傢具的秘密

  達芬奇位於北京長安街的專賣店已是門可羅雀。店內陳設的傢具,一套沙發賣三四十萬,一個餐桌至少十幾萬元。而它們的標簽上全都註明“義大利原産”或“美國原産”。

  據達芬奇公司官方網站介紹,該公司于2000年成立於上海,創始人是達芬奇家居品牌的新加坡老闆莊秀華,經過11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傢具代理公司,並宣稱“致力於把世界上最新最全的至優家居産品帶給每一位追求完美生活方式的消費者”。

  目前,達芬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杭州、香港等地都設有分公司和專賣店,代理銷售的傢具有卡布麗緹、珍寶、好萊塢、阿瑪尼、范思哲、芬迪和蘭博基尼等100多個國際高端品牌,並且“百分之百”都是國外原裝進口。

  然而,在7月13日的記者會上,特意趕到現場的消費者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他花了近1000萬元置辦了別墅的傢具,但一進門就散發出了強烈的刺鼻氣味。他來到店裏要求退貨,卻遭到了銷售人員的拒絕。銷售人員表示,他們銷售的傢具是原裝進口的,採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

  據央視調查發現:在東莞的長豐傢具有限公司(下稱“長豐傢具”)展廳裏,發現有一張床和北京達芬奇家居專賣店裏的那張號稱100%義大利生産的卡布麗緹雙人床幾乎一模一樣。長豐傢具的總經理彭傑説,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達芬奇銷售的卡布麗緹傢具都是他們公司生産的。彭傑還説,這張在達芬奇專賣店賣到30多萬的雙人床,在他們這裡只需要3萬元左右。

  雖然彭傑此後被指其只是一名普通的銷售經理,且有可能因為銷售需要故意誇大長豐傢具與達芬奇的關係,但這並不能否定達芬奇偽造産地的可能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浙江傢具廠老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我每年在上海傢具展上都會見到達芬奇旗下的一些義大利品牌,上面的雕刻工藝,一看就是我們國內的。國內外的雕刻工藝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其中有中國製造”

  在記者發佈會上,莊秀華痛哭失聲、語無倫次。

  “我們的傢具有很多是美國品牌。美國品牌注重的是品質和設計,而不太在意産地。我們代理的美國品牌,包括好萊塢,都是全球採購,成品産地包括越南、菲律賓、印度、印尼以及中國等等”。

  “2002年開始我看到中國在深圳和在東莞製造的傢具非常相似,價格也非常優惠,我心裏面想為什麼我們達芬奇不能賣一些中國的産品呢,所以就跟金鳳凰合作。2002年我們購買的品牌來自(中國)近30個工廠,我們當時把歐洲與中國的弗勒登(達芬奇二線品牌)的産品分開來。我對長豐的老闆説,我把美國的生意帶給你,不過不能讓你用達芬奇的品牌賣廣告。”

  由此可見,儘管莊秀華再三否認達芬奇旗下的卡布麗緹傢具來自東莞長豐工廠,但達芬奇旗下的傢具有許多是中國製造,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出口企業賺取10%稅率差價

  央視引述彭傑的話稱,他們把生産的傢具交付給達芬奇之後,達芬奇將這些傢具從深圳口岸出港,運往義大利或是美國,再從外國運回上海,從上海報關進港回到國內。“一進一齣”,這些東莞産傢具就有了全套的進口手續,成為達芬奇所説的100%國外原裝、“國際超級品牌”傢具。

  這麼繞一圈,達芬奇傢具旗下的“本土貨”究竟享受了多少國家出口退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傢具廠老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廣東傢具的稅率是最低的,出口時的增值稅(增值部分的17%)只要大於4.25%,工商部門就不會來查賬。一般比較常見的數字是5%~6%。而出口後3個月內國家就會返還給企業15%的稅率。這一來一去,傢具出口企業就能賺將近10%的稅率差價。

  東莞市委宣傳部7月11日通報,長豐傢具至今尚未獲得出口木傢具註冊登記的資格,也沒辦理過貨物進出口業務。

  從事進出口貿易多年的郭蓓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許多沒有進出口資格的傢具廠,通過貨運代理和報關行的幫助,就能夠變相達到出口的目的。“這些沒有進出口資格的傢具廠做出口,和有資格的傢具廠是完全一樣的,基本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傢具“海歸”賺稅最多可達3.6億元

  而當這些傢具再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是否會損失掉一部分稅率呢?

  中國輕工商會傢具分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傢具進口現在基本上都是零稅率。所以不牽扯任何費率損失。唯一需要繳納的只是正常的17%增值稅,而這個稅項即使是內銷也是必須等額繳納的,因此可以不計算在內。

  廣東的傢具老闆馬先生更是給《中國經濟週刊》爆料道:“廣東這些傢具企業,想要騙取出口退稅甚至根本不用費神把貨物運進運出。只需要做一些假賬,把本來是1萬美金的傢具,在海關報十萬八萬,就可以騙取大額退稅。”

  相關法律人士表示,認定騙取出口退稅,至少需核實下列事實:一是出口報關單造假;二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專用稅票、外匯核銷單造假。如有假,則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如果均不假,則有可能是鑽政策空子。

  達芬奇的“中國製造”是否造假以騙取出口退稅,仍有待相關部門查實。但即便達芬奇傢具不是依靠“足不出戶報假賬”的騙稅方式,達芬奇的“出口轉內銷”也能“合法”賺取相當數額的出口退稅稅款。

  因為運費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按照目前的海運作情,據郭蓓介紹,一個標準集裝箱從中國到美國大約是8000元,所以往返一趟也就是16000元。按照達芬奇旗下傢具的價格,一個集裝箱至少可以容納200萬元的貨物,也就是説,運費在整個“一進一齣”的過程中只佔不到1%的比例。

  據央視報道,2010年達芬奇在中國創下40多億元的銷售額。那麼,按照10%的“出口退稅收入”計算,除去運費(成本的1%),假設達芬奇有10%的傢具來自中國,那麼它就從中賺取了3600萬元。如果更大膽地假設,達芬奇有50%的貨物都是中國製造,又貼上外國的標簽,那麼該公司2010年就賺取了1.8億元的退稅所得。如果這個比例按100%計算,達芬奇比直接內銷多拿到的退稅就可以高達3.6億元。

  可能100%是“空手套白狼”

  北京國稅局一位科長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出口退稅從法律上來説,只要國內的稅繳足了,不管以後流向怎樣,都是可以享受的。出口退稅的標準就是報關離境,簽了報關單我就認為他走了。”

  廣東某國稅局的一位官員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從操作上來説,如果國外的企業和客戶是真實的,同時是經過港口進出,而且資金流按照外匯結算,那麼是可以拿到出口退稅的。海關核實的只是報關單,外匯結算及貨物真實性。”

  但這位官員同時指出,我國實行出口退稅的目的是使本國産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産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而如果國內企業的老闆和國外的老闆串通一氣,最終在國內銷售來源地是本國的商品,這就另當別論了。他們這樣做違反了出口退稅最基本的原理,同時轉了一圈還把商品價格抬高了。

  北京國稅局那位科長也認為,儘管也無法將達芬奇的做法定義為“漏稅”,但這樣做顯然是不合適的。“他們賺的不只是一點稅錢,而關鍵是貼了個洋品牌,回來再大筆地賺消費者的錢。”

  據《新民晚報》報道,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恢復外貿出口後,一些國外的傢具客商到中國採買便宜的古典傢具,到歐洲以很高的價錢銷售。這種操作方式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間最為興盛。越來越多中國商人到歐洲後發現,在國內賣得這麼便宜的傢具在歐洲居然能賣到10倍以上的價格。一些頭腦活絡的商人受到啟發,倒過來做起了“進口”生意,即將國內的産品運到國外轉一圈,可能連船都不下,只要完成一套進口手續,變身成進口産品,身價陡漲,被稱為“游水”傢具。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推測,如果“在達芬奇專賣店賣到30多萬的雙人床在東莞廠裏只需要3萬元左右”為真,那麼達芬奇40多億元的銷售額背後,可能成本僅有不到4億元,而這4億元,可能正好被國家退的稅所得抵消了。也就是説,達芬奇40多億元的銷售額,在我們最大膽的假設之下,有可能是100%的“空手套白狼”。

  (本刊記者談佳隆、王紅茹對本文亦有貢獻)

  觀察者説

  都是品牌惹的禍

  張世賢

  這裡反映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國家品牌戰略。自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的産品都在中國製造。但是,中國造的“低檔品、地攤貨”形象始終植根于中外消費者的心目中難以改變。

  中國缺乏支撐本國産品的國家品牌戰略可能是問題的要害。遠的不説,中國的奶粉喝出一批大頭娃娃來,三聚氰胺問題本來就冷了中國消費者的心,使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奶粉品牌迅速佔領了中國的高端市場。而新的奶業品質標準就更讓消費者大失所望,國家在標準制定上就如此遷就企業,還指望企業創造出消費者信賴的品牌?

  中國早就意識到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産業需要升級,殊不知國家品牌是這一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大而不強、富而不強,主要表現在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國家必須大力推進品牌發展戰略,從産品的品質標準到企業品牌信譽建設的監督指導,從中國品牌的科技含量到文化含量,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到引導消費者的理性消費觀念轉變。國家必須從每個行業積極培育真正能夠代表國家水準的、産品品質和企業信譽都有保證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這樣才能逐步改變“中國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據説真正的中國富豪買傢具,不是看哪國的,而是看(中國)哪朝的。可見中國品牌不乏消費環境和文化土壤。我們的品牌發展戰略從産品到産地,從品質到信譽,從科技到文化,都需要重整河山。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監管在哪?

  魏英傑

  有關部門平時都在幹什麼?為什麼問題出現這麼久,有關部門卻等到媒體介入後才急忙展開抽查行動?除了達芬奇公司,還有沒有存在其他類似造假行為的傢具公司?如今傢具使用材料種類多樣,難免會發生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等現象,監管部門放任其氾濫成災,就是一種典型的不作為。

  改革開放,全國各地涌現了不少鄉鎮企業。但這些鄉鎮企業頭上大多戴著“紅帽子”,名義上都屬於集體所有。這不僅為以後的所有權爭議埋下隱患,而且還是在公然鼓勵一種虛假作偽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各種外資、合資優惠政策出臺,國內出現大量的假合資公司,而這種企業卻受到地方政府支援,可以輕易地從銀行獲得貸款。這種欺騙和造假行為至今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備受推崇。

  對於許多企業來講,這也屬無奈之舉。可對立法和行政部門而言,這卻是在推卸自身責任,進而鼓勵企業制偽造假。倘若法制不完善,就有必要從立法上填補漏洞,假若監管存在缺失,則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但無論如何,在對與錯、罪與非罪之間應當劃出一條分界線,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市場交易規則,淘汰作惡作偽的企業,讓正當的企業有生存和發展壯大的空間。

  與其説達芬奇們利用了消費者追求奢華的心理,不如説它們因缺乏必要的市場監管,且又長期浸染于不誠信的市場氛圍之中,所以幹起這種挖坑讓消費者往裏跳的欺騙行為來,才如此理直氣壯。

  作者係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員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