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知名學者:兩岸要共同繼承弘揚漢字文化遺產

時間:2010-06-08 13:27   來源:新華網

  知名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漢字藝術是兩岸共同的文化遺產,是兩岸同胞“根”之所在,它的美和千變萬化,是其他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兩岸民眾要共同繼承好這份遺產。

  他說,半世紀的隔絕,給兩岸文化交流帶來了一些隔閡,但兩岸文化界正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彌補,將在今年9至10月舉行的兩岸漢字文化節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兩岸首次合作舉辦以文字傳承和保護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目前,臺灣民眾多用繁體字,大陸多用簡化字。田青說,有臺灣朋友認為大陸使用簡化字“破壞了中華文化之美”。“我能理解臺灣同胞的看法,但是這種判斷並沒有基于兩岸繁簡字歷史文化背景,是不完全正確的”。

  他表示,漢字簡化自古有之。“簡化字是中國人在生產生活中逐漸摸索產生的,尤其是在近代,很多學者都主張改革漢字,要拼音化、簡化。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有三四億文盲,一個國家搞建設,這麼多文盲怎麼辦?所以當時力推簡化字有特殊的時代背景。”

  “兩岸文字隔閡並沒有一些臺灣朋友想象的那麼嚴重。”田青說,大陸並沒有廢除繁體字,日常寫書法時還是多用繁體字。而且,簡體字的書寫規律、方式,也是當時一流的文字語言學家經過研究,參考了古代的俗字、異體字等而確定的。

  “承認隔閡,但不應誇大、政治化。”田青說,未來兩岸將共同編纂《兩岸常用詞匯詞典》《中華語文大詞典》,建構“中華語文雲技術數據庫”等,這些都是兩岸文化交流日益推進、深化的表現。

  “兩岸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面對下一代。”田青指出,兩岸的年輕一代與中國傳統文化漸行漸遠,這和兩岸教育傳統文化課程太少、過分強調英語重要性有關。“現在兩岸都準備增加書法課,讓漢字藝術這一文化遺產得到傳遞,讓下一代重新認識漢字之美,能寫、愛欣賞。這是一件好事!”田青說。

  “兩岸同文同種,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共同繼承人。相信只要兩岸民眾、文化界共同努力,一定能繼承、弘揚好漢字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田青說。

  2009年,中國書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