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風味小吃

時間:2008-05-29 10:57   來源:四川飲食網

  豆花:用峨眉山上產的黃豆,峨眉山上清潔的山泉煮制出來的豆花,綿軟細嫩、顏色潔白,令人垂涎。佐料是香油、椒油、花椒,蒜泥、味精、蔥花等配合。吃起來異常爽口。

豆花

峨眉糕

  峨眉糕:它是用糯米、白糖、蜂蜜、豬油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澤潔白,入口不粘,遇津即化,味香甜。峨秀糕:原為僧人制作的佛座供品,亦用糯米、白糖等原料制作。後經添料加工,成為色澤雪,綿軟香甜,營養豐富,受到遊人歡迎的食品。

  肉包谷粑:它是將精細的包谷粉用溫水調和好,再把拌上香料的豬肉顆粒和在調好的包谷粉中,捏成團,放在拗子(平鍋)上烙熟,然後放入爐內周圍烘烤。香氣四溢,誘人食欲。吃起又香又脆又酥又麻又辣,又有肉味。

  葉兒粑:是用糯米細粉做包皮,內用白糖、花生、核桃、芝麻等合制成的心子;用粑葉包好蒸後,即可食用,味道鮮美,令人回味。有的心子是用豬肉(半精半肥)和其它配料做成,同樣可口。

  素席:報國寺、萬年寺、伏虎寺內僧人辦的素席,亦很有名。全是灰面、粉條、瓜豆、蔬菜素食做的。菜類品種很多,倣世俗宴席上各種佳肴的品類、形狀而做出的菜肴式樣,使人難辨真假。佛門認為吃素可以清心寡欲、益壽延年,故在素食上極其講究。用豆制品、面精、蔬果等為原料,通過精心的工藝制作和蒸、煮、炒、燒、燉烹調而成各種佳肴。不但倣其形,而且倣其味,可以亂真。如用匣子做成的“魚”;用冬瓜或蘿卜做成的“甜(鹹)燒白”;用豆精做成的“雞肉”、紅燒“雞塊”、宮保“肉丁”、回鍋“肉”、姜酸“魚”……等幾十道菜,色香味俱佳。

  鹵鴨:採用特殊秘法制作,鹵鴨色彩紅潤.肉味鮮嫩、煙香誘人,是下酒佳肴。峨眉的鹵鴨業已有200多年歷史,鹵鴨色澤紅亮,不肥不瘦,肉嫩味鮮,香氣誘人。制作工藝講究:一、選鴨:選生長七、八個月的嫩鴨;二、配制鹵水:各人均有家傳秘方,一般用胡椒、白蔻、肉桂、砂仁、丁香、桂丁、靈草、廣姜、八角……等十多種中藥香料熬制,三、文火煙熏:用柏枝或玉米芯作燃料,無明火濃煙,熏到適度;四、翻煮入味;煮鴨時前後翻動,並用鋼針穿刺鴨體,使鹵水滲透入味,然後撈起涼幹。

  東坡肘子:東坡肘子是蘇東坡制作的傳統名菜。它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讚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東坡肘子制作,比蘇東 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凈後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 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兩次脫脂後,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食用時有 兩種形式:一是清湯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內,灌以燉雞的湯,若無雞湯,白開水也行。加少量鹽、少許蔥,即可。最好另碗盛醬油,食時蘸點醬油,其味更鮮。二是佐料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庭 碗內,將配好的佐料澆上,即可食用。眉山的東坡肘子佐料十分講究, 由17種原料組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且適合東、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東坡魚:選一條活鯉魚,去鱗洗凈,掏去內臟,在魚的兩肋用刀深劃五道口子,接近魚刺,抹上鹽, 或煎或煮都可以。煎即麻辣煎燴:放入油鍋,炸至半熟,放入姜、蒜、醬油、豆瓣、滴入少量 曲酒,拌以蔥花、蕪須、花椒粉、少量糖醋,趁熱食之,味道鮮美可口。煮即素淡清燉:放入 清水中煮,俗稱江水煮江魚,加入蔥、姜等湯成乳白色時,再加入鹽少許。須要注意的是鹽不能放入過早,過早則湯發黃。起鍋時再加少量胡椒,其味更加鮮美。

  龍眼酥:狀似龍眼,底部圓實,表面千層重疊,造型美觀精致,醇香可口,入口化渣,是眉山傳統食品之一。

  彭山甜皮鴨:彭山甜皮鴨選用健康仔鴨,輔料考究,採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色澤亮麗,酥潤味濃,鹹淡適中,皮酥回甜,肉質細嫩,入口爽滑,風味獨特。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