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岩
中國民間有許多古老玩樂,例如花鳥蟲魚,葫蘆核桃,無不在和諧地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陶冶人的情操。動靜之間,皆有深意。在玩樂的同時,強健體魄,能做到真正的低碳。讓許多人通過老玩樂,還能發家致富。如今,許多古老的玩樂項目正被人們重新撿起,玩樂的產業鏈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力量。
北京陶然亭公園的湖邊,年近90歲的老北京郭大爺,穿一件長過膝蓋的羽絨服,腰里扎著布腰帶,指著籠子里正背唐詩的大鳥,對圍觀的人群大聲說,這是他去年花400塊錢“填”的雛子鷯哥,終于壓上了口。有人出價8000元要買,他沒賣。“這鷯哥,怎麼也值1萬多。爺們,咱就得會玩。”每個周末,70多歲的大興農民老李在北京十里河市場,賣挑出來的玉米蟲,1塊錢5條,周末兩天下來,能掙上七八百塊錢。
北京有一群爺們兒,整天提籠架鳥,懷里揣著,手里揉著,悠哉遊哉,經他們之手,生鳥押上音,蛐蛐喂壯實了,新核桃揉出好看的包漿,好葫蘆盤上了色……有人看上了這些老玩意兒,有償轉讓出去,都能給他們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
北京人玩得講究。“三和喬,涿州馬”,是北京養鳥人最愛的鳥籠子,價格得千元以上。前門張的蓋板、老索的抓、畫山水的細瓷鳥食罐,光養鳥的一整套家夥式就帶起了北京及周邊的養鳥產業鏈。
老話早就有“文玩核桃、武玩刀槍”之說,好核桃名目繁多,大受熱捧。一副獅子頭核桃,不久前在北京賣出了36萬元。每到周末,北京十里河市場里,買新核桃“配對”的攤檔前,人圍的里外三層,人群里也有許多年輕人的身影。據說,揉一副好核桃,還可以治“鼠標手”呢。
“玩”這個詞在北京肯定被使用的頻率最高。“您是玩什麼的?”原來挺嚴肅的營生,在他們嘴里,都成了“玩”。玩出租的,玩股票的,還是玩鳥的……不一而足。本來,“玩”在北京老早就是一種有如“苞丁解牛遊刃有余”一樣的生活境界。生活再辛苦,有一個玩的態度就大有不同了。更何況,您現在正在“玩”呢。邊玩邊幹,越玩越好,親近自然了,身體強健、經濟發展了,玩了還能掙錢,邊玩還能邊“長本事”。無論是哪些玩樂項目,還是那些玩家,都是越玩越有些名堂,越老的玩意越吃香。
看著身邊這些平實祥和快樂的在認真玩樂的人群,我們是不是應該由衷地心生敬意呢。這些古老的民間玩樂,讓許多座古老的城市鄉村浸潤著和諧的氣氛,讓多少人每天感受著生活的美好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