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足已的大景點

時間:2010-08-03 11:10   來源:騰訊旅遊

  很多時候,想象中的“名勝”已成為我們心中難解的旅遊情結。然而,多少年過去了,當我們的期待值和滿足欲都被我們的生活水平吊得節節攀升的時候,那些在一代乃至幾代中國人口碑里的“名勝”們,或者還在原地踏步,或者變得面目全非,或者已經衰落式微。雖然我們的失望並不足以淹沒我們遊山玩水的渴望,然而面對這些光榮不再的昔日明星,只能讓我們心痛並關愛著。

  長城:做一次好漢足矣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遊覽門標上的這句話,實在可以評為中國歷史最悠久、流傳最廣泛、策劃最成功的廣告。

  從坐上滿大街吆喝著的遊覽車開始,你就把自己全交給別人擺布吧。走走停停大半天,好不容易,長城到了。你心中正自洶涌澎湃著,車主喊了,時間不多,一個小時後集合。緊接著,小販成群結隊上來了,與其說是叫賣,不如說是糾纏。

  好不容易到了牆頭,你便被一再提醒要觀賞關門、敵臺和城牆。是的,你必須被提醒,否則人海茫茫,到處都有人激昂地大叫“我到了長城了!”磚牆成了人牆。你哪里能想象古代入侵者和守衛者激烈的戰鬥,想起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想起歷代封建皇帝的愚味無知,大海尚不能阻止列強攻打中國。何況一道陸地上的土牆……不想倒也罷了,想多了,反而有太多的沉重和酸楚,有點不合時宜。

  據說長城是“月球上唯一可以看到的一條線”,可是這條線讓無數人將生命花在了制磚、堆砌和戰後維護上,默默無聞地痛苦、勞累、拋家離舍、出生和死亡,這堵牆實在讓人想到了太多沉重的東西。而眼前的嘈雜、遊樂的輕松,實在與這種情緒相差太遠。罷了,已經登上一次長城,其他的回家再去感懷吧。

  桂林山水:與時代脫節

  奇怪克林頓來訪問中國,為什麼挑來挑去,最後到的純自然的風景區就是桂林的漓江,其實這個選擇不高明。因為曾經人們心目中的絕佳旅遊勝地的桂林,光榮已經衰落。

  漓江的水,早不是最清澈的水;漓江兩岸的山,在廣西南部和貴州都能看見,不信,坐上從柳州到貴陽的火車去看看好了。喀斯特岩溶地形可能在桂林到陽朔一帶體現得更為集中,便“人怕出名豬怕壯”。一條大船上,幾百人一會兒擁向左,一會兒撲向右,在導遊的指點下,硬是要從那些可以概括為“開花饅頭”的山上看出點什麼來。倒是外國人的心態好,反正也聽不懂解說,幹脆就欣賞自然造就的廳形怪狀,管它是騾子是馬,好看或者怪誕就行,就像欣賞後現代的藝術。中國人可不行,要是別人看出來了,自己卻沒看出個所以然,那豈不是顯得自己有點笨,缺乏想象力。

  桂林市區太不美觀了,連帶著桂林山水的主景之一“山”也黯然失色。獨秀峰、七星岩和盧笛岩在市區,遊玩時觀山入洞倒也有趣,可一旦登山眺望,城區中新舊樓房交雜在一起,黑的白的有些混亂;穿過城區去景點時,更是覺得道路歪七扭八,忽東忽西,矮舊的街面房從眼前掠過,讓人以為到了落後山區窮困之地,根本不敢相信這就是譽滿天下的桂林。桂林城的喧鬧也破壞了她的清幽之美。到了桂林,旅遊部門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沒路的山不能攀爬,偏遠的景要隨團遊,幽靜的林不可單行。”這讓本來就是衝著山幽林密而來的遊人,心一下子提了起來。 

  杭州西湖:味道變了

  西湖是一個有太多傳說的地方。濟公、岳飛、白娘子,以及被西湖的暖風吹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小皇帝,都跟這一大汪湖水密不可分。至于寫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等佳句的蘇東坡就更不用說了。西湖之所以引來這麼多傳說,引來這麼多遐思,美就美在西湖水。走在蘇堤白堤上,遠望孤山的燈火,追思古代文人墨客的月下聚會、湖上遊樂。或者在碧水、船娘、毛毛細雨中坐在微波蕩漾的小船上,看青山疊翠撲面而來的美麗畫面,感覺湖風輕輕吹過臉龐,喝著龍井貢茶,看著梢公一扭一扭地把櫓,三潭映月就在眼前,感覺是何等的寫意,何等的暢快,何等的美妙人生啊!

  可是,這個不可不去的地方只能去一次,再去,你就會發現很多頭一回被你忽略的東西,接著你便會發現全變了。

  雖然水質污染在全國各城市無一幸免,但西湖的水萬萬不可以不清幽的,否則所有的詩情畫意如何寄托?然而西湖的水真的也有了味道——那是一種我們熟悉的但是此時心理和生理者難以接受的變質水的氣息。而且,即使你可以屏住呼吸,只用眼睛來感受西湖的另一種味道,那一種味道卻也變了味——青山綠影被樓房打破,湖的四周人為地“種”上了鐵鎖鏈,溫柔、羞澀的船不見,湖畔的萬家燈火將月光涂上紅綠藍色,可愛的湖中小島影射著人造遊樂設施的醜面容......無論如何,西湖絕已不是那個詩情畫意的西湖了。

  安徽黃山:另一種累

  黃山已經像是我們的老熟人。沒有人去過黃山的人也能煞有介事地和人大侃黃山的那雲、那松、那高聳的筍峰和峰頂的怪石,還有非去不可的光明頂日出,當然為還有那棵被稱為“夢筆生花”的人造樹。名人如劉海傑者,也把年年去北海當成個話兒來說。可是,和真正去過黃山的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和沒有去過黃山的人的真正區別,在于他們聊的最多的,不是黃山美景,而是吃飯、住宿、坐車等等俗事。

  爬黃山並不怎麼累,累的是活在黃山,即便你只是走馬觀花地在黃山上活一天。

  如果跟著導遊,你會發現黃山的導遊是最善于審時度勢的。日程、路線、交通工具、住宿地點、膳食級別……時時都會隨機應變。然而你不可以亂發脾氣,也不可以亂投訴,因為發生在黃山的這樣的糾紛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導遊不帶著你凈參觀“黃山特產”,他就是一好導遊。你不妨自我安慰一番:誰讓黃山的遊人太多呢?能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看,已經相當不錯了。

  是的,倘若你想省錢、想自由,不跟著導遊而是自己“組團”,你會發現你實在了一個更大的錯誤。你必須不停地和小販、挑夫、飯館老板鬥智鬥勇,同時張開警惕的眼睛避免落入不良分子的陷阱。很多人都有過花大價錢和陌生人共睡在黃山小飯館的地鋪上的經歷,然而這種經歷並不是最慘的,很多時候,特別是節假日,黃山上所有能遮點風的地方都有遊人蜷縮著過夜,甚至連50元錢租一夜的大衣也租不到。再好的美景,為她受一遍罪也就夠了吧。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