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旅遊協會(PATA)日前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10年,亞太地區[1]國際入境遊客人數同比增長11%。與09年同期相比,2010年12月的入境人數增幅為7%。

2010年,南亞地區累計接待入境遊客840萬人次,憑借14%的同比增長率成為亞太地區增速最快的次區域。其中,印度的入境接待總量達到創紀錄的560萬人次(同比增長9%),約佔南亞入境市場份額的70%。斯里蘭卡(46%)、馬爾代夫(21%)和尼泊爾(19%)也在入境接待總量和同比增幅方面均創歷史新高。
東南亞地區2010年的入境遊客人數達7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入境接待量方面,該次區域所有目的地均創歷史最佳。其中,越南(35%)、新加坡(20%)、菲律賓(17%)和泰國(12%)尤為顯著。
2010年,東北亞地區的國際入境遊客接待總數達2.18億人次,同比增長11%。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22%)、中國臺灣(27%)、日本(27%)、蒙古(20%)和韓國(13%)等多個目的地入境旅遊高速增長,帶動東北亞整體表現強勁。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入境旅遊態勢良好(同比增長15%),但在接待總量方面仍低于2007年的2700萬人次[2]。
中國全年的入境接待總量同比增長6%,較09年增加730萬人次。2010年,造訪中國大陸的外國遊客人數累計超過2610萬人次,同比激增19%,開創了又一個記錄。
太平洋地區全年的入境旅遊同比增長5%。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入境遊客人數分別為590萬人次和250萬人次,同比增長5%和3%。盡管09年的同比基數較低,2010年,太平洋地區小島嶼目的地的入境旅遊增長依然強勁,特別是紐埃(33%)、巴布亞新幾內亞(19%)和帕勞(19%)。
對此,PATA戰略情報中心(SIC)主任林培鋒(Kris Lim)指出:"對亞太地區的入境旅遊而言,2010年是快速發展、成績喜人的一年。亞洲所轄三個次區域的入境遊客人數均呈雙位數增長,全年的總體形勢令人欣喜。日本和韓國兩個主要區域客源地持續回暖,中國和印度出境旅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低成本航空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擴展,以及亞洲舉辦上海世博會、英聯邦運動會等一係列國際盛會等多個因素鞏固了這一態勢。"
"2011年的經濟前景總體樂觀,但繼去年的強勁回升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GDP和國際貿易增長預期將放緩。目前,美國和歐洲的出境市場相對疲弱,這預示著區域內旅行將成為亞太地區入境旅遊發展的主要動力。"
(破天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