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內北海頤和園牆局部坍塌 北京整修皇家園牆

時間:2011-02-22 13: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11月8日和今年2月10日,短短3個月內,北海、頤和園兩座皇家園林的園牆相繼發生局部坍塌。引發人們對皇家園林園牆保護的憂慮。

  北海大牆坍塌後,北京市屬11家公園就對園牆進行綜合調查,發現安全隱患35處,包括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天壇以及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海、景山、中山公園,它們的園牆都是文物古建。園牆的隱患是怎麼形成的?將如何來保護皇家園林?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北海公園東面圍牆與居民房最近距離不到1米,牆體外還有違建。吳鏑 攝

景山公園西牆南側的部分牆段與某飯店融為一體,目前已不屬于景山公園管理。吳鏑 攝

  搭建房對圍牆損壞大

  北海公園的東大牆底下,76歲的李榮海從小在這兒長大。他小的時候,東大牆外有一條夾道,可以從南走到北。但現在,這條夾道還能走的只剩下了300多米。其他地方都蓋上房子,堵死了。

  原來大牆不挨著民居,夾道也很寬,能跑馬車。但現在,因為居民搭建了各種臨時的建築物,堆放煤等雜物,使得夾道也變得很窄,車根本進不去,只能進去小三輪車。

  李榮海回憶,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人突然多了起來,靠著牆搭起了很多帳篷,後來變成簡易房,再後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沿著東大牆走,可以看到,有些牆邊種花草,有些在牆上搭了一些支撐架,或者在牆上釘釘子,晾曬衣服等。幾乎所有挨著民居的牆上,都有潑過水的痕跡。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陳志強說,目前市屬11家公園外圍園牆交界處,由于歷史原因,有很多單位以及居民區,靠牆建房搭屋的情況都非常嚴重。其中大部分是違章建築,沒有排水管道、下水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居民常年往園牆潑臟水,對牆體造成了腐蝕和損害,這也是北海公園東園牆局部倒塌的主要原因。

  還有部分園牆位于馬路邊,沒有綠化緩衝帶,受到過往車輛震動的影響較大,這也是頤和園霽清軒南側園牆發生坍塌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對來說,園內被外單位佔用少、園外居民少的公園,園牆保護得都比較好。

  修繕外牆受到居民阻止

  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景山公園曾于2007年出資150萬元對老牆進行修補,主要是加固牆帽,對牆體進行勾縫等。目前,該公園基建隊每年仍會針對牆體發生的脫落、空谷、開裂等問題進行經常性的修補,每年花費2萬元左右。

  即便是普通修補價格也不低,因為文物園牆所用的城磚有特殊規格,這種磚目前每塊14元左右,大多從河北購買。琉璃瓦更貴。

  目前,北海公園平均每年投入50萬元維修老園牆,主要用于購買原材料、砍磨牆面、添置牆帽以及雇傭工人,光是2010年就花費了1000多個工日。

  除了成本,在維修過程中,工作人員也遇到不少人為阻力。2006年,北海的工人正在維修公園東邊部分牆體,或許是施工噪音吵了牆外的居民,啤酒瓶子都飛過來,碎了一地,工人來不及砍磨牆皮,只好涂上顏料,草草收場。

  天壇公園副園長曲祿政表示,公園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修壇牆,能修的地方都修了,但到了南內壇牆,因為有外單位或民居佔用著,房子緊挨著牆體,無法施工,現在還是這樣。

  整體修繕勢在必行

  中國園林大多有圍牆,公園園牆作為圍合空間的構件,不僅是公園秩序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北京名城文化的獨特象徵。據統計,在頤和園、天壇、北海、景山、中山公園5座歷史名園中,現存園牆25700多米。目前市屬11家公園每年修繕文物古建的費用大約是5000萬元,但這筆錢,用于公園內古建築群的修繕都捉襟見肘,花在園牆維護上的就很少了。

  陳志強說,有些公園園牆以前也修過,但沒有係統修,因為很多園牆被外單位或居民佔用,沒法統一整體維修,只能是一段一段去維修。

  北海、頤和園園牆相繼坍塌後,文物部門也很重視,將首次給歷史名園的園牆修繕立項。(據《新京報》報道)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