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初步達成共識:西高穴2號大墓應該是曹操墓

時間:2010-09-20 13:42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18日,來自我國各地考古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的120名專家學者,考察了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舉行了“曹操高陵考古發現專家座談會”。專家初步達成共識:西高穴2號大墓應該是曹操墓。

  在安豐鄉發現曹操墓,與文獻記載不矛盾,社會上對曹操墓提出的疑問和質疑,不足以推翻這個結論。

  此次考察曹操高陵的120名專家學者的研究領域均為漢代考古或漢代歷史文化,前來河南內黃三楊莊遺址參加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的“漢代城市和聚落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座談會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長韓立森說,史書記載曹操高陵在鄴城西邊或西北邊,磁縣、安陽安豐鄉都是鄴城管轄區。在安豐鄉發現曹操墓,與文獻記載不矛盾。結合自己在河北發掘過3個漢代諸侯王墓的經驗,他認為沿用考古學的方法推定此墓為曹操墓的做法是正確的。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人大國學院教授王子今說,考古學是人文學科中最注重科學方法的學科,社會上對曹操墓提出一些疑問和質疑,還不足以推翻這個結論。爭論可以,首先應當尊重考古學界的意見,特別是一線考古工作者的意見。

  考古隊新修復的瓦鼎已達11件,還有一些殘片沒有整理,如果還能修復應該有12件,印證天子隨葬“瓦鼎十二”,證明曹操墓用的是天子禮儀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韓國河說,考古隊新修復的瓦鼎已達11件,還有一些殘片沒有整理,如果還能修復應該有12件。《漢書》《後漢書》記載,天子隨葬“瓦鼎十二”,證明曹操墓用的是天子禮儀,這正是曹操強調漢統、用天子之禮的體現,可以結合文獻進一步論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楊哲峰說,他注意到墓中出土的四五件瓷器的來源,它們分別來自于長江以南3個不同地域。漢末到三國時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些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高技術、最高等級的器物出現在同一個墓葬當中,這一現象在中原地區是絕無僅有的,說明墓主人身份非同尋常。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是第一次考察曹操墓。他說,墓中同時出土了石圭、石壁,說明墓主人身份很高,墓葬的規模和形制與曹操身份相符合。

  古代DNA序列根本沒有建立起來,目前DNA技術無法達到這個技術要求

  長期從事西漢帝陵考古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峰說,他曾3次考察西高穴大墓,一座墓葬性質的推測不是非要根據一枚印章、墓志或哀冊才能確定。如他們所發掘的西漢11座帝陵中,僅有長陵和陽陵出土有文字證據,秦始皇陵到現在也沒有出土印章或玉璽。

  長期從事秦始皇陵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說,他對西高穴是曹操墓的看法沒有改變,該墓葬的時代、出土器物和風格,特別是魏武王石牌沒有疑義。他曾因為兵馬俑的問題想做人骨DNA檢測,向國外一些學者請教獲知,古代DNA序列根本沒有建立起來,目前DNA技術無法達到這個技術要求。

  發掘是科學的,發掘過程符合規程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白雲翔是這次座談會的主持。他在會議總結時說:“學者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曹操墓出土的材料,包括墓葬形制、墓葬結構、出土遺物等,結合考古學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探討,初步達成了一個共識:西高穴2號大墓應該是曹操墓。”

  白雲翔說:“專家們在考察了西高穴2號墓的發掘記錄、圖紙等資料後認為,考古隊對這一大墓的發掘是科學的,發掘過程符合田野考古操作規程,材料記錄無論是文字資料,還是圖紙資料都很規范、完整,發掘過程中也將文物保護理念滲透進去,很多做法及時有效。”

  白雲翔呼吁曹操墓的爭議回歸學術。他說,西高穴大墓是不是曹操墓,說到底是個學術問題。學術問題存在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學術討論應該首先尊重學術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材料出發。

  專家指出,曹操墓的考古和研究工作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解決,如畫像石材料來源的界定,墓道兩側磬形坑的成因,墓上建築以及2號墓與1號墓的關係等。專家們建議加快畫像石拼接等文物修復工作,進一步探明陵區布局和陵園結構,加快進行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和發掘報告的編寫等工作。據新華社電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