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歷史文獻  > 正文

《臺灣詩乘·卷六》(1921)

2006-11-20 12:14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字號:     轉發 列印

  甲午之役,清師敗績,命北洋大臣李鴻章赴日講和,約割臺灣,並賠軍費二萬萬兩。臺人大憤,奔相走告。時陳仲英觀察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詩曰:

  “上相東行一葉舟,五更笳鼓起舵樓。大名已自垂千載,此錯何堪鑄九州島。玉帛先將迎婦雁,河山權作犒師牛。有誰哭向蒼天問,萬里孤臣海盡頭。”

  “萬年王跡起遼東,朱鳥祥開一粒紅。宗祖艱難曾卜洛,臣工計策祇和戎。東鄰地竟汶陽返,西帝圖翻督亢窮。旰食宵衣頻北顧,涓埃誰為答宸衷。”

  “鄭氏歸仁二百年,王師渡海掃鋒煙。廛無夫布寬徵市,戶有丁男盡力田。黔首終身成異俗,弁髦何日戴堯天?漫雲殊域無知識,縱叩重閽亦枉然。”

  “聖明何事召干戈,萬里扶桑驟沸波。自大夜郎思比漢,辨姦英主早烹阿。瘡痍無奈傷元氣,慈忍終當致太和。壯不如人臣已老,諸君強起挽天河。”

  陳仲英觀察示諸將之詩,和者頗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韻也。詩曰:

  “匡時頻望濟川舟,王粲年來倦倚樓。兵釁驟開箕子國,妖氛又漲薩摩州。中朝仗義誅封豕,大帥無心縱火牛。十載海軍都畀敵,有誰強弩射濤頭?”

  “鯤身僻處大瀛東,蜃氣橫噓霧腳紅。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甌脫竟輸戎。魏城錯是何人鑄?阮籍途真此日窮。要使狂瀾回既倒,諸公共濟在和衷。”

  “中外名傳二十年,元侯勳業紀淩煙。豈知此老同秦檜,不獨甘心獻莒田。舉國合辭爭割地,疆臣誓死欲回天。是非何必韆鞦定,一局殘棋已了然。”

  “聞雞競枕祖生戈,節制終資馬伏波。久已同仇思敵愾,未堪唏發在陽阿。有團尤貴勤言練,不戰焉能遽議和?臣朔縱非諸壯士,擬賡兵甲凈銀河。”

  唐韡之太守之詩既載之矣,馬關議和之時,韡之適寓滬上,聞耗哀慟,有悲臺灣二首,殿于《臺陽集》後,亦不忘州來之意也。詩曰:

  “狂瀾誰障百川東,日下金蛇電掣空。劉帥渾如魏得狗(劉淵亭軍門好犬,每出,群犬隨之),唐王豈復鄭芝龍(唐維卿中丞為臺灣大總統)。鴻溝恥劃諸番界,鯨浪橫飛半線中(半線,地名)。莫笑銅鈴沿舊俗,傷心有淚灑雞籠。”

  “中原鼎沸肆鴟張,電爍颷馳莽戰場。東海難填精衛石,西天已渡達摩航。將軍鼓角三更咽,武帝旌旗十日忙。千里金湯淪異域,朅來白日黯無光。”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