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消費金融助力假日經濟

2021-10-13 08:3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長假掀起了一股消費高潮,餐廳、商圈、景區人頭攢動,彰顯了人們的消費熱情和購買力。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內需消費不斷提升,消費金融在經歷起步、探索、發展等階段後,與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等日趨融合,呈現出諸多新的特點。

  嵌入多個服務場景

  家住深圳的柳葳,在國慶長假前就計劃好了要帶上家人一起去雲南大理旅遊,“為了讓消費性價比更高,我仔細對比了各家銀行的信用卡活動,早早預訂好了酒店和機票,這次旅遊非常開心,計劃以後每年帶老人和孩子出去旅遊”。

  與柳葳有同樣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中國銀聯發佈2021年國慶假期銀聯網路交易數據顯示,國慶假期,銀聯網路交易金額達到2.72萬億元,交易筆數達到48.63億筆,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1.73%。“吃、住、行、遊、娛、購”是假期消費主力。其中,購物、餐飲、景區售票方面的國慶假期日均消費金額較去年國慶假期日均消費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31%、28%、24%。分地區來看,海南、甘肅、西藏等地交易金額增幅居前,成為假期出行的熱點地區。中國銀聯數據分析師胡偉分析説:“今年國慶期間,航空、鐵路、租車和加油等與出行相關的消費均處於恢復態勢。租車尤其受到消費者青睞,成為出行新潮流。”

  各家金融機構為國慶假期做足了準備,甚至拿出真金白銀。如成都銀行在國慶期間優選成都地區標誌性六大綜合商圈,開展信用卡微信綁卡消費滿300元減150元的活動,拓展信用卡客戶辦卡、用卡規模,助力國慶消費,提高業務規模。10月1日至7日,該行信用卡交易次數達5.63萬次,消費金額超2000萬元。杭州銀行推出以“喜迎國慶、瓜分大獎”為主題的幸福遊園會活動,凡信用卡消費達標者均可參與。讓市民真正得到實惠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業務規模,短短7天,信用卡消費金額超1.7億元。

  近年來,隨著消費人口結構變化,消費信貸規模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以一般性消費貸款為代表的短期消費貸款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獲得普惠型消費貸款;適度超前消費的觀念被更多消費者接受,消費需求從生存型消費轉向發展型、升級型消費。浙商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陶嶸分析説:“政府和監管部門陸續出臺多項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涵蓋了生活消費、旅遊消費、養老消費、文體消費等領域;並持續提升監管力度,嚴防消費貸款資金流入房市、股市等投資領域,為消費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緊跟政策步伐,陸續升級技術和服務,推出了各類消費金融産品,提供和改進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以適應和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消費金融産品加快創新

  為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服務需求,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消費金融産品和服務,逐漸形成金融創新促進消費升級的良性迴圈。“我國消費貸的發展總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各銀行開始推出車貸、助學貸等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貸。第二個階段是2014年以後,隨著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多樣化,消費貸産品開始迅速升溫,中小銀行推出許多新型消費貸。第三個階段是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京東、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入消費貸市場。”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隨著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發生改變,消費貸的普及性、多樣性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金融消費也是消費者投訴較多的領域。銀保監會消保局發佈的報告顯示,針對金融領域的投訴大多數集中在消費金融領域。如何更好創新産品、提升服務,也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話題。記者採訪發現,提升消費體驗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手段。比如今年國慶期間,四川省推出“信用遊”,境內景區實現“先用後付”“先遊後付”等服務,讓不少旅遊愛好者拍手稱讚。另外,一些線下商圈引入“先享後付”模式,消費者線下購物完成首付後,後期按月還款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也受到消費者歡迎。樂信旗下先享後付産品買鴨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前5日,買鴨線下成交用戶數相比“五一”假期增長5倍以上,成交訂單數增長也接近5倍。

  有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始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也有助於提升消費體驗。“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東西,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馬上消費金融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差異化、個性化的産品受到歡迎,而實現個性化産品和服務體驗的關鍵是要提升金融機構數字化的服務能力。”

  用好技術“雙刃劍”

  金融科技發展為消費金融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用戶畫像、風險定價、個性化體驗等多個方面,科技都發揮了巨大作用。“相較于傳統貸款手續繁複,當前消費貸款已逐步實現辦理線上化、風控智慧化、體驗極簡化;移動支付技術和移動支付環境的不斷完善,大大提升了消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借貸消費的意願和概率。”陶嶸説。

  “不斷提升自主研發及創新能力,通過科技賦能更多業務環節,為大眾提供更智慧化的消費金融服務,也成為數字化時代消費金融公司的使命和目標。”中郵消費金融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該公司科技團隊自主研發的新核心繫統於今年正式上線投産,系統切換以“保障業務連續性、最大限度降低客戶影響、可快速回退”為原則,採用“不停業、一次性”的切換方案,實現了整體業務的平滑過渡。該人士表示,新核心繫統的成功上線與投産,是中郵消費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助於全面提升系統性能,助力其實現金融服務的自動化、智慧化。

  在陶嶸看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廣泛應用於消費金融,促使更多群體獲得了辦理消費貸款的機會,但在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消費貸款普惠性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資訊洩露風險。“從業機構應嚴格執行《個人金融資訊保護技術規範》,合理獲得客戶授權、收集採用第三方數據。除了獲客環節,還應將金融科技積極應用於消費貸款風控體系中,輔助貸前審批、授信、貸中監測、貸後失聯修復和不良催收等工作。”他表示,金融機構要在合法且能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做到“貸得出、收得回、管得住”,真正實現消費金融的普惠性。

  葉銀丹同樣認為,金融機構在發展消費金融、擴張消費貸規模的同時,一方面要做好風險防範,防止不良率的過快上升;另一方面要突出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避免同業間惡性競爭。同時,要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通過數據驅動提升風控、優化産品、改善體驗,更好地滿足大眾消費金融需求。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