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從20日舉行的“2015郵輪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在出境旅遊總人數增長緩慢的環境下,郵輪出境遊項目以62%的增速迅猛發展,逐漸成為上海市民乃至泛長三角居民出境遊的主要選擇。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稱上海國檢局)宣佈,針對郵輪産業發展現狀和需求,將推出《上海國檢局支援上海郵輪産業發展若干意見》。
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2013年上海口岸以郵輪方式出境遊旅客人數為37萬,上海通過旅行社組織出境遊總人數為229萬,佔比為16%;2014年上海口岸以郵輪方式出境遊旅客人數為60萬,出境旅遊總人數為234萬,佔比達26%。在出境旅遊總人數增長緩慢的環境下,郵輪出境遊項目以62%的增速迅猛發展,逐漸成為上海市民乃至泛長三角居民出境遊的主要選擇。
據了解,根據上海市規劃,201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全國領先的國際郵輪港,達到出入境郵輪300艘次、郵輪旅客100萬人次的規模,形成“一港兩區、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郵輪組合港區和健康有序的産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上海將建成亞太區域國際郵輪樞紐港、國際郵輪中心之一,達到出入境郵輪500艘次、郵輪旅客200萬人次的規模,形成基礎設施完善、産業體系健全、進出結構合理、服務管理規範、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郵輪經濟格局。
據介紹,上海國檢局此次出臺的《上海國檢局支援上海郵輪産業發展若干意見》,旨在通過港口建設、郵輪監管、旅客安全和食品供應4個方面、10項舉措,全面支援上海郵輪行業的發展。
隨著嘉年華、加勒比、麗星這全球三大郵輪公司逐漸將亞洲市場作為未來公司發展規劃的重點,各大郵輪公司相繼將旗下多艘豪華型郵輪以上海作為母港開航運營。對於這些長期在全球各大港口靠泊的船舶,郵輪公司尤其注重港口的配套設施建設和口岸運營環境,特別是一些機制建設、人員技能等軟實力的儲備。這也是目前上海郵輪母港建設上的短板。上海國檢局將對郵輪口岸配套建設提前介入以提供技術支援。積極推薦郵輪港口創建“國際衛生港”,
據介紹,目前國際郵輪的運營受到很多制約,比如,郵輪入境通關待提速、衛生監管制度落後、郵輪維修新業態缺乏配套服務舉措等。上海國檢局將通過進出港“單一窗口”申報制度和郵輪物資供應電子化申報制度,提高郵輪進出境通關效率。針對無目的地航線郵輪旅遊項目配套進、出境單次檢驗檢疫監管措施,將進境監管要求和出境監管要求合二為一,一次落實;同時,通過允許船舶維修大型配件在郵輪維修碼頭“直靠直卸”,讓進境大型維修配件可以直接運輸至船廠開展入境檢驗檢疫,節省企業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該局將支援郵輪維修企業對部分舊配件進行無害化再利用,一方面降低了廢舊配件處理費用,一方面通過無害化再利用提高維修企業經濟收益,支援郵輪維修産業發展。
據悉,國際郵輪相對封閉、狹小的環境和人數眾多的旅客,使之發生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風險加大。該局透露,2012至2014年,上海口岸共發生因諾如病毒食源性感染引起的郵輪群體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5起,共涉及入境郵輪4艘,入境旅客及船員293人。近期國外也曾報道因郵輪上載有一名埃博拉確診病例所在實驗室工作人員,全船4000名遊客被拒絕入境的事件。此類事件的頻發也會嚴重影響郵輪公司的聲譽。
上海國檢局將通過對標世界衛生組織船舶衛生指南(WHO)、美國船舶衛生手冊(VSP)、歐盟郵輪衛生標準(EU-shipsan),制定上海港國際郵輪衛生檢查實施規程,督促郵輪保持良好衛生狀況,保障旅客健康安全。同時,該部門將對不同郵輪的衛生狀況進行公示,讓旅客在通過郵輪方式出遊時,借助衛生安全指標來優化選擇;該部門將通過建立郵輪旅客健康資訊直報制度,提早作出判斷和應對,防止因旅客患病造成的郵輪禁止靠港或影響正常旅客的旅遊行程。同時對入境旅客降低攜帶物抽查比例,營造便捷的旅客進出境環境。通過開展國檢人員隨船檢疫工作,郵輪航行途中完成相關通關檢疫、行李查驗等工作內容,實現郵輪入境通關和旅客入境“零等待”。
郵輪食品供應發展現狀目前面臨較大問題,這也是以上海港為母港的郵輪公司迫切渴求解決的環節:一方面,境外生産食品供應受限;另一方面,本土生産食品供應郵輪發展不前。上海國檢局將針對“未獲准入”的食品,以過境檢疫模式進行監管:免去審批准入、加強疫情監管、弱化檢驗環節,通關環節監管,不改變物流流程,建設境外食品在上海港直供郵輪“快通道”。針對正常貿易的進口食品,明確是供應郵輪使用的,上海國檢局將通過對接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給予企業最大便利。
上海國檢局方面表示,從此次的支援意見舉措內容清晰、具體,具有明顯的問題導向和可操作性,將會給上海郵輪産業發展帶來巨大變化。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