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上海可用墓地資源剩2000畝 部分公墓陷無地危機

2014-04-04 09:3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可用墓地資源目前剩2000畝,殯葬年用地100—120畝,部分公墓陷入“無地危機”

  墓地還夠用幾年(民生調查)

  本報記者 曹玲娟

  【核心閱讀】

  現在上海每年的死亡人口已達12萬,如果每位逝者都選擇1平方米左右規格的墓穴安葬,上海現有公墓將無法一直提供足夠的土地滿足需求。

  公墓土地還夠用幾年

  未來10年不會有問題

  按既有規劃,上海已沒有太多可供公墓消耗的土地了。

  上海現有44家經營性公墓、10家經營性骨灰堂、15家殯儀館。這44家經營性公墓所佔國有土地在7500畝左右。截至目前,上海可使用墓地資源還剩2000畝左右。

  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火葬且火化率較高的地區之一。數據顯示,目前年死亡12萬人口中,70%左右的人死後都選擇骨灰墓葬。我國殯葬法規規定每個墓穴佔地控制在1.5平方米以內,近年來,上海絕大部分墓穴控制在1平方米(0.0015畝)左右的節地型規格,保守計算,目前上海殯葬每年消耗土地在100畝到120畝左右。

  上海市殯葬管理處負責人高建華強調,“這不是簡單能夠推算的,不能説還有十年八年就沒有墓地了。”但目前,上海的確存在八成經營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部分公墓因無法擴地陷入“無地危機”。

  這並非是上海獨自面對的危機。據《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

  當然,計算某地墓地供應能力,“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高建華説,“雖然土地比較稀缺,但上海在死有所葬方面還是解決得比較好的,老百姓不必擔憂。”

  那麼,上海有沒有新增用地用於建設公墓?高建華透露,上海現行殯葬土地規劃于上世紀末制定並沿襲至今。“接下來10多年不會有問題,因為以少佔地、不佔地、生態環保為前提的新型殯葬方式,推廣效果總體來講一年比一年好。”而且,上海有關部門已在考慮制定至2030年的殯葬發展規劃,新規劃“肯定要保證老百姓死有所葬。”

  70年期滿墓穴咋辦

  無主骨灰集中深埋

  經營公墓,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濱海古園是上海最大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國資背景公墓,殯葬用地800畝,成立至今近30年來已用掉560畝,包括11萬多個墓穴與5萬多個壽穴。濱海古園總經理林毅介紹,考慮到資源消耗、可持續發展等種種原因,目前,“上海所有公墓都在限量銷售”,古園現在每年限定提供2000至2500個左右墓穴。

  按現行國家規定,買賣墓穴需要實名制,墓穴不能轉讓或買賣,以防止再度出現市場炒作。上海允許購買壽穴,但必須符合若干嚴格條件,如年滿80周歲、醫學證明患了不治之症、夫妻一方先去世等。高建華介紹,“每年年檢都要查,決不允許違反殯葬法規出售墓穴。”

  據介紹,上海44家經營性公墓從一開始,便是市場化管理。此外,上海還存在少量散佈在郊區、鄉鎮的公益性埋葬地和公益性公墓,僅面向本鄉本土,不對外銷售。市場化管理也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古園雖然暫時土地不緊張,但林毅的煩惱在於一旦沒有了墓穴銷售收入的支撐,古園近30年來所收取的所有維護費用,“最多能支援兩年多時間的公墓日常維護管理。”

  林毅介紹,目前古園每10年收取一次管理費,標準為每平方米每年45元。“古園成立至今,管理費沉澱了約8000萬元,而每年僅保安、保潔、保綠,就需花費1000多萬元。”公墓經濟來源過度依賴墓穴銷售,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解決辦法。

  墓穴也有使用期限。上海現行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墓穴使用年限不超過70年。“上海是從1984年恢復建立公墓就規定了年限。”高建華介紹,“作為政府管理者應該要考慮到,到了70年後,找不到亡者家人怎麼辦?無主公墓不可能幾百年擺下去。政府要有跟蹤服務措施,考慮集中深埋。”

  目前,上海每年都要舉辦一兩次無主骨灰安葬儀式,形成了一定的規章制度和流程。“就是集中深埋,也要有檔案、有編號、有位置圖,哪一年哪一月都要拍照的。”高建華介紹,這其中有一整套法律程式和過程。“萬一若干年後有人過來找,墓沒了,但骨灰還在。很多華僑幾十年幾百年都有回來尋根的。”

  墓地圍城如何解決

  大力推廣生態安葬

  散佈在郊區的44家經營性公墓在保證人們死有所葬的同時,又帶來另外一種擔憂。墓穴基本以石質為主,無限期擴建下去,會不會出現墓地圍城?

  也因此,上海目前正在大力推廣新型殯葬方式,提倡“不保留骨灰”的二次殯葬革命,並鼓勵市民使用節地葬等方式。“大家現在都有了節約的意識。你不好吃子孫飯的,公墓方也不能把地都用了。”高建華感慨。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海葬公祭日”在濱海古園舉行。這已是上海連續第七年為海葬者舉行的集體祭奠活動。據統計,自1991年上海舉行首次海葬以來,總計已舉辦了237次骨灰撒海儀式,共有約2.8萬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王萬里介紹,上海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裏,始終倡導現代文明、綠色環保的安葬形式。近10年來,又積極探索生態安葬,包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這其中,海葬是最生態、最節地的葬式。海葬者的選擇為子孫後代節約的凈土地已超過125畝。

  林毅説,目前,生態節地葬在古園的葬式比例已經超過10%,並且有逐漸增長的趨勢。

  但即使如此,目前上海選擇新型殯葬的市民僅佔三成。“我們希望在2020年底時能達到40%。”高建華介紹。

  上海採用了多種推廣方式。如骨灰撒海,不僅不收費,還有政府補貼,目前為每位海葬者提供2000元補貼,其中1000元定向購買6位親屬出海的費用。據介紹,上海還計劃于年內出臺新政,給予其他節地葬式每具骨灰1000元補貼。

  林毅介紹説,現在,很多人意識到了安葬方式必須改革。

  殯葬觀念的變革,或許還需要數代人的努力。但至少,當我們走到濱海古園海葬紀念苑時,我們看到了這樣兩行刻字——現代文學巨匠、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巴金與夫人蕭珊骨灰于2005年11月25日撒在上海吳淞口;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骨灰在2001年6月2日撒在上海吳淞口。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