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元宵節已經過去近兩周,傳統製造業“重地”珠三角的“結構性缺工”現象還沒有完全化解,服務行業對這股“寒流”感受尤甚。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第三産業比重近10年來首次超越第二産業,相應的勞動力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相比之下較高的就業門檻也擋住了不少求職者的腳步。
受訪專家表示,三大産業結構調整催生勞動力市場嬗變,在服務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的進程中,化解“結構性錯位”亟待提升勞動者素質,用社會培訓、理念宣傳、規範市場等“看得見的手”提前佈局,引導服務業用工進入良性軌道。
“用工荒”蔓延服務業
珠三角“結構性缺工”現象不僅困擾著中國製造,還影響了服務行業,而這一趨勢在節後“招聘季”正在蔓延。
記者在廣州市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近期舉辦的招聘會上,發現前來參加招聘的服務企業很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馬會、珍寶、電車、一汽等數十家公汽公司開出“優厚”條件攬人,駕駛員月薪約為5000元“起跳”,遠高於同期也在招聘的製造業薪資水準,然而,“問的人多,符合條件的少。”現場招聘人員向記者反映,公交司機牌照門檻高,對駕齡也有一定要求。
安保服務行業也遭遇類似難題。毗鄰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弘揚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萬祿正在為招到合適的人感到“頭大”,“剛剛還接到天河區一家學校要招保安的電話,隨著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安全接送孩子、安全風險評估等安保需求也在增加,市場需求很大,但真正符合保安的身體素質、知識技能等方面要求的人卻很少,招人並不難,但招到合適的人極難。”
月嫂、保姆、護工等家政服務業更是緊俏。在東莞智通人才的家政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幾位年輕媽媽抱著小孩正在急切諮詢“月嫂”服務,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黃勇説,月嫂薪資在3800-7000元/月不等,“金牌”月嫂薪資過萬,但從業人員需進行嚴格篩選,對從業人員的品行和責任心都要進行審核,目前還是“供不應求”。
“服務經濟”催生人力市場嬗變
服務業用工需求激增的背後,有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層原因。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第三産業比重近10年來首次超越第二産業,三大産業比例調整為:4.9:47.3:47.8,傳統製造業重地廣東産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
20日,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我國家庭服務業2013年有兩千萬人就業,發展很快,每年凈增都在一百萬人以上,以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和社區照料服務為主的家庭服務業潛力很大,農民工就業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服務業蓬勃發展或將帶來勞動力市場的系列變化。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鄧于君認為,一方面,相較于一線製造業而言,服務業工資增長空間更大,工作性質也相對舒適,這與新生代農民工的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一些服務業對於年齡的要求相對多元,也可以更好實現多層次就業。
但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就業理念、技術門檻、路徑依賴等多重因素使得“結構性缺工”的矛盾在服務業更為凸顯。正在廣州市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找工作的小楊表示,“‘鐘點工’應該不太穩定,沒有工作經驗也不符合條件,更不知道該怎麼轉行,以前我在深圳一家日本電子代工企業做工,還是想找類似工廠做,只希望工資不低於過去的3000元。”
“看得見的手”化解供需錯位之憂
受訪專家認為,經濟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在服務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的進程中,其用工“結構性錯位”更需要提前佈局,用社會培訓、理念宣傳、規範市場等“看得見的手”,減輕服務業人才的“青黃不接”,引導服務業用工進入良性軌道。
在李萬祿看來,家政、保安等服務業招人的技術門檻相對都要高一些,很多都需要先經過培訓或具有從業經驗,政府應該在專業教育、社會培訓、就業理念等方面予以針對性的引導,如在學校設立一些相關專業,開展培訓項目等,及時培養出成熟的服務業人才。
此外,更加規範的服務業用工市場亟待建立。以家政服務業為例,廣州市政協在網上發起的一份家政服務業專題調研顯示,廣州聘請家政服務人員時沒有相關職業證件的佔41.94%,對當前家政服務行業的服務品質不滿意的佔54.84%,從業人員誠信問題、從業人員缺乏培訓及服務品質低下、行業監管不力被受訪者視為家政服務業存在的最嚴重的三大問題。
對此,鄧于君表示,可以由行業協會進行從業者服務資格認證,部分行業做到持證上崗,推廣標準化的行業規範和服務合同範本,減少供求雙方的心理顧慮和勞資矛盾。而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政府還應制定服務業發展規劃,做到統籌引導整體業態發展,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王攀 黃玫 馮璐 吳燕婷)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