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假日的最後一天,財經記者和券商分析師們過得很忐忑。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後,有關央行近幾天要降息的傳聞就鋪天蓋地,加之央行一貫的休息日“放大招”的作風,讓不少人惴惴不安。
降息傳聞拆解分析,包含著兩層資訊,一是會降息,二是時點就是近期,甚至近一兩周之內。業界都認為目前有降息的必要。
從剛公佈的4月PMI數據看,雖然較今年前幾個月略有改善,經濟階段性底部或已出現,但仍創歷年同期最低,説明穩增長依舊十分重要,要加快利好政策釋放的速度。預計二季度將有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出臺,其中,貨幣政策肯定不會缺席。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降息確實是一個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因為降息實際上是影響銀行貸款的利率,而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接近2/3,降息對於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傳導效果更快更明顯。
雖然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已經兩次降息、兩次降準,有效降低貨幣市場利率至3年低點,但長端的國債利率、信貸利率依然高企難下。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就認為,近半年來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並未顯著下行,仍維持在7%左右高位,而目前名義GDP增速也才5.8%,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平均回報率低於資金成本,經濟難以承受如此高的利率。利率不降,經濟增速下行難止。
因此,諸如降息、降準等常規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肯定還存在。只是其蘊含了太多寬鬆的信號,而央行又一再強調貨幣政策要穩健、適度,頻繁使用的可能性並不高。
預測政策的方向可能比較容易,但猜測政策出臺的具體時點則難度較大。根據近期和前期多數機構的普遍預測,下一次降息或在6月底前出現。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預計為公共部門投資供血、助力地方債置換而祭出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才是近期更值得期待的看點。中國央行對於“定向爆破”似乎情有獨鍾,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央行有計劃通過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以類似定向再貸款的方式注入一定的流動性,解決地方債的置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