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隊伍繼續擴張。昨日有消息稱,第四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有望于本月發放,包括海航、富士康、聯想、海爾在內的企業都可能位列其中。
雖然企業對虛擬運營商資質汲汲渴求,但殘酷的現實是虛擬運營商難逃玻璃門,包括基建、定價權都不在自己手中,導致虛擬運營商用戶數增長緩慢。羊城晚報記者從某虛擬運營商處獲悉,三大運營商已給出官方數字,25家虛擬運營商總用戶未達20萬。業內人士認為,後進者也難逃被壓制的命運。
超200家企業蜂擁而入
去年12月,工信部頒發了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經營牌照,天音通信、京東、迪信通等11家企業成為虛擬運營商。今年1月,國美電器、蘇寧雲商等8家企業也獲得了這一牌照。8月,又有6家企業獲批入局。至此,國內虛擬運營商總數已達到25家。
在日前舉行的2014年中國國際資訊通信展覽會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行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牌照發放工作還在進行中,預計下一批名單很快就會發放。”據中國虛擬運營商産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透露,第四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有可能為:海航、富士康、小米等企業。
按照相關規定,參與行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的企業數量並無限制。而企業對虛擬運營商資質也表現得異常熱情,有消息稱目前有超過200家企業申請。
前兩批平均用戶僅1萬
前兩批獲得虛擬運營商資質的企業也已迅疾放號。6月份,包括京東、蘇寧、國美、天音通信等企業都展開用戶拉攏攻勢,公佈套餐價格,接受號碼購買。
但昨日,記者從獲得虛擬運營商資質的某家電連鎖龍頭內部人士處獲悉,“號碼賣得不理想”。該內部人士稱:“前幾天我還特意了解了一下,三大運營商的官方數字是,所有虛擬運營商的用戶數加起來不到20萬。”這意味著如果按照前兩批一共19家來計算,每家的用戶數僅1萬而已。
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向天音通信了解其用戶數時,遲遲未得到明確回復。“哪家的情況都差不多,期望值太高了,落差很大。”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關注
虛擬運營商人士稱:自己也不會買自己的號
“別説別人,就算我自己也不會買。”不願透露姓名的虛擬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最大的原因是,虛擬運營商絲毫不具備價格、服務上的優勢。
虛擬運營商本來從事的是三大運營商的移動轉售業務,就是把運營商的資源設計成不同的套餐賣給消費者。但一位行業人士介紹:“資費實際上一點都不便宜,有時候我們的成本價甚至都比運營商的零售價還高。”另外,虛擬運營商號段的信號品質和覆蓋範圍也不盡如人意。
“畢竟用的是人家的通道。”上述人士感慨,虛擬運營商並不像外界預期般美好,三大運營商牢牢扼著虛擬運營商的喉嚨。不過,也有相關人士表示,虛擬運營商更多地應該通過移動轉售業務實現與其他業務的整合,促進其他業務的發展。昨日,蘇寧、國美等虛擬運營商相關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還在探索。”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