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富士康積極發力自有品牌 以擺脫代工廠標簽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30日報道,鴻海精密正悄無聲息地努力成為一家自有品牌産品製造商。蘋果公司的大多數iPhone和iPad産品一直由該公司組裝。
近來,這家年收入1300億美元的公司開始銷售和分銷自有品牌的手機和配件,並計劃很快在臺灣提供電信服務。
從某些方面來看,打造自有品牌的産品和服務也是一種需要。富士康去年收入較2012年僅增長1%,遠低於2010年53%的增幅,當時該公司為蘋果公司生産了第一部iPad平板電腦,並獲得了蘋果公司大多數的産品訂單。
自2009年以來,該公司的勞動力成本增長超過了一倍。蘋果公司、新力公司和微軟等該公司的大客戶出於分散供應商、尋求更好定價的考量,將部分訂單交給了富士康的競爭對手。
富士康目前有員工超過100萬人,在中國大陸從南部城市深圳到北部城市鄭州都設有工廠。
不如人意的外部審計和員工抗議已經促使該公司改變政策,提高了工資並增加了其他成本。
富士康去年凈利潤增速放緩至13%;與之相比,2009年時的增速水準為37%。據知情人士稱,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將一些iPhone和iPad的生産任務外包給富士康在臺灣的兩家競爭對手,即仁寶電腦以及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富士康將近一半的收入仍然來自於蘋果公司業務。不過,該公司現年63歲的創始人郭臺銘(Terry Gou)稱,這一類低利潤率、勞動密集型代工業務不再足以維持公司的增長。
在上周舉行的富士康年度股東大會上,郭臺銘表示,業務轉型對於公司未來十年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郭臺銘于1974年創立富士康,公司一開始以製造黑白電視的塑膠調頻旋鈕為主。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富士康業務擴大至個人電腦組裝,並從90年代開始向蘋果公司供應一些電腦零部件。在過去20年中,蘋果與富士康的合作又擴大到了iPod、iPhone以及iPad産品的生産,使得富士康這個名字人盡皆知,公司也成為按銷量計的全球最大電子産品代工商。
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稱,他希望對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加以檢驗,這個模式融合了軟體、硬體以及臺灣的無線網路,然後再將這種業務擴大到全球。
富士康最近的一些舉措頗為引人矚目,例如該公司推出名為Coverbank的自主品牌手機配件以及名為Candyard的藍芽耳機。許多分析師都在猜測富士康是否最終會和自己的客戶在智慧手機和其他設備領域展開競爭。
富士康此前表示,該公司沒有以自主品牌産品進入智慧手機市場的計劃。而富士康正開始進入智慧手機相關服務領域。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計劃和印度以及印尼的部分當地分銷商夥伴一起銷售黑莓手機。
根據2013年年底簽署一項五年期合夥協議,富士康一直負責黑莓手機的裝配工作,同時還幫助這家加拿大公司管理庫存。
富士康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稱,這一合作關係能夠使富士康前所未有地深入參與一個全球性品牌産品的銷售和發貨預測等活動。
一名熟悉郭臺銘想法的前富士康高管稱,該公司未來還希望為其專利技術申請牌照,以此作為提高收入的一種方式。知情人士説,富士康正為可穿戴設備斥資開發生物識別感測器等新型科技。郭臺銘去年10月份時曾説,富士康已經為人臉識別技術遞交了300項專利申請。
根據總部設在曼哈頓的專利諮詢公司Envision IP統計,富士康2013年躋身美國專利所有者榜單的前20名之列。該公司去年曾經將頭戴式螢幕技術專利賣給谷歌,售價不詳。
Envision IP總經理Maulin Shah説,富士康可能憑藉發放專利許可證並與製造合同相結合,從中獲取額外收益,許多競爭者或許都沒有這種優勢。
富士康還推出了一個名為“Kick2real”的線上平臺,幫助創業者以零成本將創意轉化為技術模型。公司高管説,該公司還希望如果産品最終成型的話,富士康可以從中分一杯羹並獲得組裝生産的機會。
不過郭臺銘也承認,公司的某些新創意可能失敗。但他補充説,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比購買一家已經成功的知名企業要更划算,公司總是可以調整新運營方式。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