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歐盟錯拿雙反當強心針 違規打壓中國電信企業

2013-05-17 09: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華為、中興兩家中國電信企業再次成為歐盟的“眼中釘”。5月15日,歐盟委員會決定,打算對中國出口的無線通信網路與關鍵設備展開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目前,華為、中興約佔歐洲電信市場份額的1/4。業內人士指出,歐盟無端指責中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低價競爭,其目的是保護本土企業。拿“雙反”當強心針,此舉最終救不了歐洲企業,相反還會損害歐洲企業的利益。

  違規調查中國企業

  歐盟委員會此次對中國企業展開調查的理由是,華為和中興接受中國政府的鉅額補貼,從而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在歐洲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發表聲明稱,歐盟委員會已原則上決定對中國的通信産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但暫時不會付諸實施,以便與中國有關當局進行談判,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

  早在去年,華為、中興就已被歐盟盯上。2012年5月,歐盟認定華為和中興接受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援,以低於公平市價35%的價格對歐出售無線網路設備,如果沒有歐盟的干預,歐盟公司可能會因此迅速破産。2012年12月,歐盟再次老調重彈:中國政府給華為和中興補貼,構成不公平競爭,導致歐洲企業衰落等。

  歐委會前兩次指責中國企業的目的沒達到,這次乾脆在沒有企業投訴情況下自行發起“雙反”調查。有歐洲法律人士指出,在沒有投訴方的情況下進行貿易調查是有違歐盟相關法規的。

  打擊對手保護自己

  歐盟為何對中國企業緊抓不放?中國企業是否真的接受政府補貼以低價競爭?

  對此,華為駐布魯塞爾的發言人表示,公司未獲得非法補貼。公司産品之所以在市場佔據優勢,主要是因製造成本低,且安全性能比對手更出色。中興有關人士聲明説,中興之所以能夠提供有價格競爭力的産品,原因在於自己的技術和效率。

  “無論美國還是歐盟,他們屢屢對中國企業發難是因為中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發展越來越快,實力越來越強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華為是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則排名第五。

  中國企業強大了,對歐盟同類企業形成威脅,於是歐盟開始找茬打擊對手以保護自己企業。白明説,美國和歐盟都在防止新競爭者加入,但採取的方法略有不同,美國是與冷戰思維結合,而歐盟是一個經濟體,只能就經濟談經濟,所以藉口補貼、低價競爭等打壓中國企業。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稱,這是“布魯塞爾式的貿易保護”。歐盟機構慣稱自己是自由貿易主義者,卻“口是心非”。反傾銷程式一類手段在現代世界已然過時,最終受害者將是普通納稅人。

  一些國家企業反“雙反”

  現代貿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好處不可能只讓一方獨佔。排斥中國企業,歐洲一些國家和企業也將遭受損失。

  英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反對歐盟對中興、華為進行制裁,原因是兩家企業的廠商通過在當地開展業務,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歐洲公司也公開表態,反對歐盟對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公司進行制裁。這些公司在中國都有業務,同時,這些公司與中興和華為有著緊密的合作,一旦制裁中國公司,自己也會受影響。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鄧肯·弗裏曼表示,歐盟對中國電信企業展開“雙反”調查的直接影響是中國企業對歐出口會下降,但如果一些在歐投資的中國企業選擇離開,它們在當地雇用的大批銷售、服務和研發人員將面臨失業的危險。

  專家指出,如果歐盟執意制裁中國企業,中國必將採取應對措施以保護自身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説,中歐雙方無線通信企業在對方市場均具有巨大商業利益,雙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也共同推動了無線通信設備在全球的發展和應用。任何貿易限制措施都勢必會影響正常的貿易投資活動,對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不利。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6日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強調,如果歐方執意啟動調查,中方將按照WTO規則和中國法律,堅決採取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歐方必須承擔由此産生的後果。  本報記者 羅蘭

  標簽:中國反傾銷歐洲中興歐盟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