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與中國移動戰略決策諮詢委員會主任、中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就微信收費一事同臺論戰。劉熾平稱“微信不應該也不會針對用戶收費”,而王建宙則稱運營商因微信加大的投資成本遠大於其在流量方面的收入,雙方應該“坐下來談”。
微信給運營商帶去更多流量
劉熾平表示,用戶在流量上已付了基礎的費用了,而運營商因數據業務的發展,營收也得到提高,運營商因為微信等應用收到了更多的流量費。他舉例稱,同樣國外市場也有過類似熱議,但“對於微信這一類即時IM(即時通訊工具),沒有一個國家為這種服務付費”。
針對網上傳言的騰訊內部流傳出微信收費時間表,劉熾平表示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內容,“我們沒有任何收費計劃,微信不應該也不會針對基礎用戶收費。”
劉熾平説,未來騰訊和運營商能在其他服務上找到共贏點,在移動支付、移動廣告等方面還有很多合作機會。當越來越多的用戶轉向3G和寬頻移動應用時,實際上願意為流量付費。他表示,可以通過這種新的網際網路應用製造更多的共贏空間。
流量費尚無法平衡網路成本
雖然騰訊方面一直強調微信給運營商帶去了流量,但王建宙昨天指出,微信確實造成了運營商網路負擔加重,而運營商向用戶收取的流量費尚無法平衡網路成本。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運營商都遇到這一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不只中國存在。”王建宙表示,對於是否收費,要兼顧消費者、騰訊和移動網際網路營運商三方的利益,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另外,可通過優化技術,降低微信佔用網際網路資源的成本。
他強調,運營商與OTT(網際網路公司越過運營商,在廣電和通訊等領域發展各種視頻語音和數據服務)服務商不是競爭關係,應該共贏。消費者的利益也應該兼顧,但是“靠統計、爭論、投票都沒有用,還是需要坐下來談”。
第三方觀點
癥結在網間結算制度
資深網際網路業內人士王雲輝指出,在中國目前的網路環境中,玩的就是免費模式,沒有誰會傻到向所有用戶直接收費,就像騰訊QQ,這麼多年沒有直接收費,一樣能夠贏利。只要有了用戶,有的是賺錢的辦法。所以,最多是騰訊向運營商為微信付費。
他指出,由於中國超過90%的伺服器和骨幹網都掌握在聯通和電信手中,中國的網間結算制度規定,只要用戶在不同的運營商之間産生流量,都是中移動要向聯通或電信結算費用,所以中移動還要為微信再買一次單。微信3億用戶産生的流量,確實給中國移動産生了成本負擔。而且,微信可以説是短信、電話業務的“掘墓人”,影響運營商收入。
所以,中移動對於微信收費的反應比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要猛烈,對於中國移動,比較靠譜的辦法,就是向騰訊收費,用這筆錢來填成本這個坑。微信3億用戶産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沒有補貼,只收取用戶的流量費,運營商是賺不到錢的。因此,中國移動向騰訊收的“流量費”,真正的理解,應該是用戶交的流量費與運營商成本之間的剪刀差。
此外,王雲輝表示,微信給運營商帶來的“信令風暴”,確實讓中國的移動網路越來越堵,甚至有可能網路崩潰。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