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 正文

臺灣人也愛“鐵飯碗” 經濟催生“考碗”族

2014-10-28 08: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出現“考碗族”

  “悶經濟”催生“考碗”大軍

  臺灣人也愛捧“鐵飯碗”(臺北傳真)

  本報記者 李煒娜 孫立極

  30歲的沈小姐,扛起40公斤重的沙包拼盡全力,跑完規定路程,血差點沒吐出來。不少人完成這項考試後都氣喘吁吁。這是今年臺灣鐵路公司招工復試的一個場面。

  臺鐵今年預計招募657名員工,吸引了2.7萬人報考,錄取比例僅約為2.4%。6月筆試後,日前在臺北舉行了復試,針對不同工種增加實際作業能力的考察。沈小姐報考的是養路工程科,她對本報記者説,為了順利通過復試,提前做了相當多的負重練習。沈小姐一心拼公職,曾報考過中華郵政、警察等職務,今年辭職專心準備臺鐵招考。“大學畢業生月收入陷22K(2.2萬元新台幣)魔咒,臺鐵薪水開始就有三四萬元(新台幣,下同),最重要的是穩定,還能捧到‘鐵飯碗’。”

  在臺灣,近年來,像沈小姐這樣搶拼“鐵飯碗”的人漸趨增多,甚至出現了眾多的“考碗族”(報考“鐵飯碗”的人)。

  怎樣才能捧上“鐵飯碗”

  進入臺北西門就業服務站,打電話、現場來諮詢的民眾不少。黃媽媽替女兒來探路,就業資訊翻了又翻,還是屬意“鐵飯碗”。“工作起碼比較穩固一點,能進去當然不錯啦!”

  老一輩的觀念也被越來越多的新一代慢慢接受。臺鐵百里挑一的情形也同樣出現在今年臺灣電力公司的招考中。臺電招考830名需爬電桿的配電線路維護、抄表等基層人員,同樣吸引近兩萬人報名,其中還包括眾多的博士和碩士。

  臺灣人所説的“鐵飯碗”,大致包括各級公務員以及中華電信、中華郵政、臺鐵、臺糖、臺電、臺灣煙酒公司等公營企業。公務員考試是最熱的,近年來,每年都有十幾萬參加,今年有12萬人報名。臺灣1111人力銀行之前的調查顯示,有82%的受訪者嚮往“鐵飯碗”。

  怎樣才能捧上“鐵飯碗”?臺灣“考試院”通常會在每年7月舉行公務員高等三級普通考試(簡稱高普考),這是公務員的資格考試。高普考會在臺北、桃園、高雄等9縣市同步舉行,一連考5天。今年的高普考9月放榜,總計錄取5771人。除了高普考,民眾還可以通過“特考”加入到“鐵飯碗”行列。“特考”指的是特種考試,針對的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比如鐵路、警察、司法等人員。

  據統計,大陸公務員考試大概錄取比例平均不到2%,臺灣有些公營機構的錄取比例甚至還不到1%。

  經濟不好捧熱了“鐵飯碗”

  調查顯示,臺灣人在公務員考試上的花費平均為1.2萬元,有兩成人超過2萬元。不僅如此,平均每位考生要考3次,最多的有報考十幾次的。因此,造成各類公務員考試補習班生意興隆。

  “鐵飯碗”似乎取代了科技新貴,成為島內民眾心儀的職業,從某種程度上説,是冷景氣捧熱了“鐵飯碗”。走不出“悶經濟”氣壓,薪資停滯,失業率不降,就業壓力增大,讓收入相對穩定、裁員風險小的“鐵飯碗”越發搶眼。除穩定的收入,“考碗族”看中的還有公務員享有的福利:結婚津貼、生育補助、子女教育基金……這些福利都優於民營企業,退休後每月領的退休俸是退休前月薪的八成左右,且可以享有銀行存款特別優惠利息。

  對於追捧“鐵飯碗”,有島內學者提醒説,要理智考慮、審慎評估。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施能傑強調,求職時要打破“公職=長期飯票”的迷思,“錢多、事少、福利好”絕對不是現在公務員的真實狀況。臺“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持續推動《公務人員考績法》,做到真正獎優汰劣,建立退場機制。與此同時,被視為公務員重大福利的退休年金制度也一直處於風口浪尖,改革呼聲不絕於耳。

  事實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把“鐵飯碗”當做避風港,自己創業,開創出一片天。

  24歲的郭哲佑,16歲就經營網拍,18歲擁有自己的家教班,念大二時已小有累積。畢業後,他把“公益商店”搬到網上,組成17support(一起幫)販售島內偏遠山區的特色農産品、公益團體的商品,推動“用消費改變社會”的企業理念。他説:“人生要選擇,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

  (本報臺北10月27日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