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天下》雜誌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拼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專精獨到”成為臺灣製造業企業制勝的新王道。
歷年“股王”的交替,標記出臺灣産業變遷的歷史。《天下》雜誌整理近20年的臺灣企業調查資料發現,1994年至2014年間,臺灣“股王”分別為見證傳統産業及金融盛世的國壽、華銀;記錄臺灣科技産業從電腦、消費型産品、智慧手機變遷的科技大廠華碩、廣達、威盛、聯發科及宏達電;一度成為顯學的能源産業茂迪;以及近來股價突破2050元(新台幣,下同)大關、改寫臺股紀錄的大立光。
若以奪冠次數觀之,僅聯發科(5年)、宏達電(5年)及大立光(4年),擔任股王次數超過3年。調查分析指出,上述企業産品開發腳步緊跟趨勢、與時俱進,同時專注研發、深耕專業領域。以生産蘋果iPhone5相機鏡頭的藍寶石水晶玻璃材料的大立光為例,不僅專注精耕,同時掌握技術及設備開發的核心能力。
《天下》雜誌新出爐的臺灣企業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臺灣製造業及服務業營收規模雙雙下滑,但獲利不降反升。
隨著科技産業“天花板效應”浮現,受調查的臺灣1350家製造業企業去年整體營收下滑0.35%,降至26.75萬億元,但總純收益暴增83.54%達1.08萬億元;較之2012年平均利潤率2.19%的低點大幅增長84.47%。
臺灣服務業整體表現相似。去年650家服務業企業的總體營收小幅衰退0.69%至8.81萬億元,總純收益反而提升逾五成,達3670億元。
受益於政策鬆綁的大利好,2013年臺灣金融業整體獲利創下歷史新高。受訪的臺100家金融業機構總資産達4.76萬億元,營收增長1.05%,總純利潤也從前年的3001億元增長到3463億元。
在企業營收規模排名上,調查顯示鴻海連續第九年蟬聯臺灣第一大企業龍頭寶座,合併營收高達3.95萬億元,較之2006年初登榜首時漲了4倍。其後第二至五名依次是臺中油、和碩聯合科技、台塑石化,以及廣達電腦,各家營業額也都突破了8000億元。
在製造業獲利上,臺積電以稅後純益1881億元11度蟬聯最賺錢臺灣企業榜首,第二名的鴻海摘得1067億元純利,聯發科則以275億元獲利重新擠進獲利前三強。
該調查從企業經營績效的角度,在臺灣製造業、服務業和金融業中篩選2100家績優企業進行梳理,以反映臺灣企業的整體狀況。(記者陳君 劉剛)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