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0日電 (見習記者 邵思翊 實習生 章天啟)“從物聯網角度看臺灣在硬體産業上處於一個龍頭地位,大陸則在創新應用上有一定程度領先,兩岸在智慧經濟發展上有很多合作的空間。”20日,臺灣前財政部門負責人、著名經濟學家劉憶如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物聯網作為智慧經濟的重要內容,兩岸可以利用各自軟硬體的優勢進行合作,推動兩岸的智慧經濟發展。
智慧經濟雖是個新名詞,但在當下中國卻火得很。據統計,目前中國600多個大中小城市中,僅住建部就組織了193個試點城市(區)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積極打造智慧經濟産業生態。
智慧經濟有多智慧?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孫建行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所謂智慧經濟是建立自強大的技術發展基礎上,是知識經濟更廣泛的應用和産業化。
劉憶如則給出更具象的答案:物聯網。“物聯網讓人、事、物彼此之間産生更大的聯繫,物事實上是包括了全部所有的東西。”劉憶如説,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在物聯網之中,這便是未來的時代。以住為例,臺灣目前流行的住宅醫療,在住宅利用新技術引入遠距離醫療。
在劉憶如看來,臺灣硬體産業多年來在國際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是臺灣發展物聯網的優勢。“大陸在網際網路到物聯網應用上,蓬勃發展,有很多的創新。就像滴滴打車,大陸應用普及很高,美國矽谷發展的類似産品普及性不高,這個角度講,中國智慧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是領先的。”劉憶如表示,通過物聯網的作用來實現創新發展,兩岸互有所長,可以相互合作。
作為物聯網時代的創新主力軍,兩岸青年一代更是大有可為。“如果是類似思維的人在一起會有盲點。而物聯網就是將所有都連在一起,一定要有不同角度、不同思維的人通過交流挑戰、擦出火花,這個就是兩岸學子合作的很好機會。”
隨著兩岸關係的推進,大陸與臺灣的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未來雙方合作方向一定是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比如物聯網。在大陸‘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以後,金融的開發、城鎮化的商機,這些都是兩岸可以合作的方面。”劉憶如表示,早前臺灣的農村改革也有許多“城鎮化”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陸,這裡面合作的機會和空間都非常大。(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