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首例反壟斷案件的處罰“靴子”終於落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23家火電企業達成並實施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一案,作出處理決定,依法處罰7338萬元。專家表示,未來將繼續重點就去産能行業中的企業壟斷行為進行執法,尤其要加強對行業協會組織壟斷行為的查處力度。
打板子 查處直供電價格壟斷案
山西省幾乎所有發電企業都被捲入了一宗反壟斷案件中。
2016年1月29日,全國12358價格監管平臺和山西省政府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反映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部分火電企業召開大用戶直供座談會,簽署《山西省火電企業防止惡意競爭 保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公約》,涉嫌非法壟斷直供電價格。
調查發現,2016年1月14日下午,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召集大唐、國電、華能、華電4家央企發電集團山西公司和漳澤電力、格盟能源、晉能電力、西山煤電4家省屬發電集團,以及15家發電廠,在太原市召開火電企業大用戶直供座談會,共同協商直供電交易價格,簽訂公約,並確定2016年山西省第二批大用戶直供電報價較上網標桿電價讓利幅度不超過0.02元/千瓦時,最低交易報價為0.30元/千瓦時。
經對銷售數據進行核實,各涉案企業實施了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國家發改委公佈的官方通告顯示,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23家火電企業通過壟斷協議控制直供電交易價格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規定,違背了國家電力改革中引入競爭、鼓勵大型工業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交易雙方協商定價的原則,不利於通過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有效推進火電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除、限制了直供電市場的公平競爭,增加了下游實體企業的用電負擔,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案中,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對達成壟斷協議發揮了組織作用,被從重處罰,頂格罰款50萬元。
對此,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表示,在法理上,行業協會應當是經營者的自律組織,但在實踐中,容易成為各種卡特爾的“溫床”,所以是各國反壟斷法的重點規制對象。我國反壟斷法對此也作出了明確規定,行業協會應當遵守法律,引導經營者依法競爭。
此外,對涉案企業主張的電力是特殊商品,抱團限價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因此其行為不適用《反壟斷法》的抗辯,辦案人員指出,我國電力改革實行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對於引入競爭的發電和售電環節,《反壟斷法》的適用並無任何例外。
劃重點 去産能行業壟斷將被緊盯
對於未來工作的開展,多位反壟斷執法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産能中的涉嫌壟斷行為,觸犯反壟斷法的行業協會等將是重點關注對象。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反壟斷二處處長徐新宇表示,調查顯示,當前在去産能、調結構過程中,企業多有聯合保價限價的行為。從反壟斷的角度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需要反對企業抱團取暖。企業應遵守市場競爭規律,該淘汰的産能必須淘汰,不能通過壟斷行為拖延。下一步,反壟斷執法機構將繼續關注去産能中的涉嫌壟斷行為。
“在執法過程中,我們發現行業協會觸犯反壟斷法的情況近年來常發多發,損害了市場競爭秩序,加重了企業負擔,社會各方面反映比較強烈。”徐新宇還表示,本次直供電價格壟斷案反映了行業協會對行業自律的理解不到位,把鼓勵、引導經營者達成價格壟斷協議,作為價格自律的主要形式,組織企業聯合起來限價保價,客觀上保護了落後産能,各行業協會應引以為戒。
記者了解到,近日,國家發改委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健全市場價格行為規則”的要求,以及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工作的部署,結合價格、反壟斷執法實際,發佈了《行業協會價格行為指南》。對此,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局長張光遠表示,《指南》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法律法規對行業協會這一特殊主體價格行為規範不細的問題。今後,對於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價格計算公式、公佈行業指導價或者基準價、交換敏感價格資訊等,引導行業內經營者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情況,執法機構將加大查處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特別強調,為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公平競爭,在國有企業中加大宣傳反壟斷法和競爭政策,也成為多國反壟斷機構的工作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蘇華指出,儘管各國國有企業參與經濟的程度不同,將反壟斷法統一適用於從事競爭性市場業務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已成為市場經濟國家的一項基本原則和最佳實踐。不過,在美、歐、日、韓等發達市場經濟體,將反壟斷法適用於國有企業,也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局長張漢東表示,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根本途徑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反壟斷監管對不同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反壟斷執法不會缺位。
看其他 民生領域反壟斷“多點開花”
今年上半年,反壟斷在民生領域行業“多點開花”,尤其是醫藥行業的幾個案件成為執法典型。
張漢東表示,從山西、貴州兩省價格主管部門依法查處機動車檢測機構價格壟斷協議案,到最新公佈的直供電價格壟斷案,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和有關地方執法機構查處的壟斷案件涉及醫藥、電信、海運、造紙、機動車檢測、物業評估等行業,在深圳、四川、內蒙古等地,敦促有關部門主動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標準、程式和機制,並繼續推進六部反壟斷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全國12358價格監督平臺已成為群眾反映價格訴求、維護價格權益的主要渠道,越來越被社會公眾認可。
特別是,在與患者用藥成本息息相關的小品種原料藥方面,反壟斷工作尤其受到製劑企業、醫保採購方和患者的好評。今年2月,山東省物價局依法對濰坊隆舜和醫藥有限公司阻礙反壟斷調查行為作出處罰,罰款12萬元。7月31日,國家發改委對浙江新賽科藥業有限公司和天津漢德威藥業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異煙肼原料藥以及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一案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對兩家公司罰款共計44.39萬元。
“罰款數額雖小,但這兩個案件僅是冰山一角。原料藥和醫藥領域反壟斷之路剛剛開始,對醫藥、醫療器械等民生行業的壟斷行為,我們將加大反壟斷調查力度。”徐新宇説。
張光遠表示,醫療領域的壟斷行為是國內近年來監管的重點,此次查處新賽科公司和漢德威公司涉嫌價格壟斷行為一案,就是向社會發出有力的信號,有利於規範原料藥市場價格行為、引導企業依法誠信定價與公平定價。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