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銀行業風雨兼程,又一年。
正值歲末,《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報告》也如期發佈,十一年來風雨無阻。
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和最權威的銀行競爭力排名體系,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報告由《21世紀經濟報道》委託南方科技大學推出,電子科技大學作為數據合作方。和往年一樣,本榜單意在探究亞洲銀行業的發展水準,特別是中國銀行業在亞洲的發展狀況。
基於綜合指標因素,對亞洲10個國家(地區)的229家銀行的競爭力作了排名。
本次競爭力研究基本沿襲之前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並在某些方面做了適當改進,以增加排名的資訊含量。
在評價的指標體系上,與之前一樣,我們將銀行競爭力定義為:“能為股東創造持續高額的未來收益”。任何當前的及未來的能為股東增加資本價值的主客觀因素,都將有利於提升銀行的競爭力。
由此,我們將競爭力劃分為兩大方面:收益(即盈利能力)、從本研究對競爭力的定義——能為股東創造持續高額的未來收益——出發,我們的評價體系特別突出了收益指標,因此報告所指的所有客觀指標均為除收益之外的客觀指標。本研究所涉及的收益指標數據來源於Bureau Van Dijk的Bankscope數據庫;客觀指標數據來源於Bureau Van Dijk的Bankscope數據庫、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數據庫及商業銀行官方網站。除上述數據來源外,有個別樣本銀行的數據由研究團隊通過其他途徑收集。對於這些由非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數據,為統一樣本銀行的可比口徑,並從公平角度出發,我們在會計處理上做了適當的公允處理。
基於以上綜合指標因素,我們對亞洲10個國家(地區)的229家銀行的競爭力作了排名。
在範圍上,我們此次研究的區域集中于亞洲。亞洲國家銀行的相似性很重要,這一點回答了我們為什麼在亞洲範圍內作相應的研究。
同時,沿用同樣的指標體系,我們今年繼續對國內城市商業銀行金融綜合競爭力的排名。
中國的銀行整體排名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排名前十的銀行中內地銀行佔據了其中的九席。同時,有10家來自中國內地的銀行進入了前15名,也與2015年持平。
中國內地銀行首次佔據了亞洲排名前四位。另外,進入前15名的銀行還包括2家中國香港的銀行、1家日本的銀行、1家泰國的銀行、1家印度的銀行。
中國內地銀行的收益排名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在收益排名前15名中,有9家中國內地的銀行,比去年少3家。此外,前15位中有3家印度的銀行,2家中國香港的銀行和1家泰國的銀行。
在客觀分值前15位中,中國內地的銀行有7家,比去年少1家;此外,進入客觀指標排名前15名的還包括4家日本銀行,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度和泰國各1家。
今年的排名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中國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在兩個子分值的排名中,都處於前15名。
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保持了綜合競爭力、客觀指標兩項第1名的位置,收益指標位於第9位;中國建設銀行綜合競爭力第2名,客觀指標第2名,收益指標排名上升到第10位;中國農業銀行綜合競爭力第3名,客觀指標第3名,收益指標上升到14名。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綜合競爭力排名第5名,客觀指標排名第6名,收益指標排名第8名;中國郵儲銀行綜合競爭力排名第6位,客觀指標排名第11名,收益指標排名第15名;招商銀行綜合競爭力排名第7名,客觀指標排名第14名,收益指標排名第6名。收益指標排名第一的銀行為印度的YES BANK Limited,其綜合排名位列亞洲第34位。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