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畢業即失業? 臺職場新人“搶灘登陸”求突圍

2016年04月05日 09:1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已進入大學生多到“遍地走”的時代?是的。臺灣“內政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臺灣擁有大學學歷者突破500萬人,擁有研究生學歷者則有130萬人。

  臺灣1111人力銀行“2015新鮮人就業追蹤調查”指出,近3年大學畢業的泛“新鮮人”(職場新人)中,有25%仍待業。而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35%還未找到第一份全職工作,同比上升6%。一面是民眾平均學歷逐年升高,另一面卻是“畢業即面臨失業”。

  島內就業問題為何産生,又該如何解決?臺灣職場新人是繼續深耕本土還是離島發展?兩岸青年有話説。

  ① 學歷貶值 藍領走俏

  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高達79%的受訪職場新人認為工作不好找,其中有36%認為非常不好找。畢業于臺灣大學的柯伯麟向本報記者分析:“工作不好找,可能是指好的工作不好找,僱主也覺得優質人才不好找。原因是職場新人在學校裏掌握的知識沒法很好地銜接到社會上去。”

  柯伯麟認為,臺灣高校應儘早幫助學生了解職場生態,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去實習體驗,或讓企業直接進入學校開課,為學生步入職場做準備。高校學生更需要調整就業觀念,拓寬職業選擇。

  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臺灣人羅鼎鈞對記者説,臺灣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學歷嚴重貶值。“現在臺灣‘少子化’形勢嚴峻,高校招生困難,於是放鬆對學生的要求,導致學生職業素養不足。這也是就業問題産生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讀了大學,就不願意去做藍領工人。就連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的學生,也想當辦公室白領。其實現在臺灣很缺技術型工人,月薪還不錯。”羅鼎鈞認為,臺灣技術型人才市場需求大,本可為不少職場新人提供就業機會,但相關教育其實難以有效輸送人才。

  “很多職業技術學校原本是專科院校,但都升格為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大多變得像綜合性大學。”羅鼎鈞説,這些學校大多授予學生大學學歷,看似學歷變高,人人都可以上大學,但會讓部分學生變得眼高手低。而在升格過程中,有些院校教育會與市場需求脫節。

  ② 薪資縮水 西進大陸

  “職場新人抱怨工作不好找,可能是因為薪資縮水,高不成低不就,有些人就會選擇待業。”剛走出臺大校門便入職臺灣鴻海公司,隨即外派大陸負責財務會計工作的黃軍諺告訴記者。

  十餘年間,臺灣大學畢業生起薪不升反降,在2.2萬元新台幣周邊打轉。對工作不滿意的年輕人選擇跳槽,可跳來跳去,薪資總難見起色。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還提到,剛畢業的大學生中雖有35%待業,但有近三成人已跳槽1次以上。而已找到工作的職場新人,目前平均也換過1.6份工作。在離職原因中,“不滿意薪資福利”、“低成就感”、“升遷機會小”位列前三。

  羅鼎鈞分析,臺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出口下滑,經濟前景不佳,由此導致就業形勢嚴峻,年輕人不斷跳槽求發展,出走意願也在增加。“臺灣經濟體量比較小,外派到大陸,機會比較多。”黃軍諺説。與他有著類似想法的臺灣人還有不少。據臺媒調查,島內約有1/3的年輕人有意西進大陸求職。

  長期接觸臺生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前會長周凱南對記者説,來大陸交流的臺生,有些會表達來大陸找工作的意願,甚至有比較明確的規劃,比如畢業之後來大陸哪個城市、工作幾年。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的臺灣女生楊子嫻,目前在北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工作。在臺灣讀本科時,楊子嫻選擇了新聞專業。“念新聞傳播係的同學更想來大陸,因為他們知道,臺灣的就業環境和市場不太適合臺灣年輕人發展。”

  ③ “害怕回家鄉變得封閉”

  “臺灣十幾年來發展乏力,經濟停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前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現在是尾巴。”羅鼎鈞説,臺灣以中小企業為主,整體環境不利,公司賺得不多,僱主也不敢多給薪酬。

  “臺灣1960年至1990年間GDP增長率幾乎每年都超過10%。進入2000年後,臺灣政局發生演變,政治惡鬥不斷,間接影響經濟發展。”羅鼎鈞認為,當前臺灣缺乏新興産業帶動經濟成長,外貿方面又跟韓國有很多重疊,在可預計的未來,臺灣經濟會持續低迷,就業受此影響也難見好。

  “經常看到有關臺灣的新聞,比如説‘太陽花學運’,就會覺得島內很混亂,我心裏很難過。”楊子嫻説,反而大陸一直在推行積極政策,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感覺發展得很好。

  “我在北京唸書,寒暑假回臺灣,看到我的同學,都會覺得挺糟糕。他們沒去過大陸,對那裏一無所知。我跟他們基本談不到一起,因為他們不懂,也不想懂。”楊子嫻語帶失落,“大陸有很多東西網際網路、物聯網化,而臺灣基本沒有移動支付,APP(應用軟體)開發也存在技術缺失。大陸在做這樣的創新和發展,臺灣卻沒有跟著走,而在以前,臺灣應該走在前面。這讓我很害怕。我害怕回到家鄉變得封閉。”

  楊子嫻説,她已決定在大陸長期工作生活。“在大陸工作,需要熟悉這邊的市場和就業環境、産業發展的動向和趨勢,感覺很有挑戰。還有應聘公司的背景,如果之前沒有打聽或實習過,現在需要慢慢了解。”

  ④ 賺錢辛苦 想好再來

  “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男生基本上都有35歲以上了,一直在這邊工作,很多已經跟大陸人結婚。很少有像我們這種20多歲在外面的。女生基本沒有,除非嫁在這邊。”楊子嫻説,在大陸沒有親朋好友,所有事情都要自己打理。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時,比如生病等,還是比較不方便。“我們沒有‘五險一金’,如果是臺企,會幫員工上勞動保險。”

  楊子嫻説,畢業應聘時,央視英語頻道本想招她去做策劃,但因她是臺灣人而無法入職。除非進行特招,不然除了私企,臺灣人大陸求職的選擇範圍較小。“即便如此也不大會選應屆生,可能都需要比較資深的,在大陸做過跟島內合作事務的人。”

  周凱南説,臺生的身份限制確實是個問題,部分企業對應聘者籍貫會有要求。在就業資訊渠道上,比起大陸學生的親友同學人際網,臺生所能尋求的幫助相對有限。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和“你好臺灣網”針對臺生曾有就業指導。黃軍諺説,“在臺灣能接觸到的媒體和平臺上,很少能看到大陸就業的資訊和福利政策,資訊不透明、不暢通,造成很多臺灣學生不知道有到大陸工作的機會,這樣比較可惜。”

  “身邊參加工作的臺生會説‘很辛苦’,因為不太接地氣,不易融入主流社會,收入可能也不太符合預期。”周凱南説。羅鼎鈞也建議臺生“準備好了再來”,不要有“來大陸很好賺錢、一來薪水就翻幾倍”的觀念。要對自己有客觀分析,真的適合就過來。在大陸跟同齡人一起工作,從基層吃苦幹起,一段時間後薪水會有提升,比起臺灣薪水停滯不前,成就感會更強。(張盼)

[責任編輯:雍紫薇]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