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8日至19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主題為“打造包容性經濟,建設更美好世界”。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包容性經濟”涵蓋了近些年APEC會議的重點討論議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亞太自貿區建設是本次會議的熱點。作為上一屆會議的主辦國和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中國提出的各項合作倡議,將受到各方關注。
近期先後舉辦的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主題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包容”兩個字。對此,劉晨陽表示,包容是構成亞太夥伴關係理念的要素,其內涵涉及經濟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參與團體的廣泛性、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等多方面,能夠涵蓋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發展水準各異的各類經濟體,鼓勵具有不同特點的各個成員國尋求利益契合點,推動亞太地區的整體合作發展。包容性是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平等夥伴關係的保障。
“將‘打造包容性經濟’作為主題,實質上是對往年會議重點話題的延續。”劉晨陽説,去年在北京舉辦的會議正值APEC成立25週年,會議期間批准了《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APEC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APEC互聯互通藍圖》等重要文件。這些文件明確了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未來願景和路徑。“包容性增長”能夠更好地照顧到多方多元的利益訴求,是落實已有各項文件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劉晨陽認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需要權衡各方利益,滿足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不同訴求,制定包容性的合作框架和機制。“中小企業發展、人力資源開發等相對微觀的議題,照顧到了中小發展中經濟體的發展需求,是從更加貼近民眾生活的角度推動區域合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空間。這也是包容性增長的體現”。
“現在,亞太地區有200多個自由貿易安排,標準各異,不同的優惠待遇和原産地規則攪在一起,可能導致貿易集團間的惡性競爭,不利於深化各國間的經貿合作。”劉晨陽認為,亞太地區經貿合作仍有很大開拓空間,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便利化,形成更高水準、更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區,將解決亞太地區貿易協定的碎片化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APEC會議期間,亞太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目前,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亞太自貿區聯合戰略研究也有望在2016年底前完成。劉晨陽認為,亞太自貿區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重要途徑,但達成協定並非易事,需要各方以“包容”的心態共同推進。“亞太自貿協定是一項推動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的公共産品,面向全體成員國,需要權衡各方利益,考慮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型經濟體和中小型經濟體的不同訴求,不能讓個別成員國因自身經濟發展水準問題而被排除在合作框架之外。”劉晨陽認為,亞太自貿區將依然是今年會議的重頭戲,具體的實現路徑和目標將是重點討論內容。
“在APEC今年舉辦的各項會議上,我聽到了很多關於中國的討論。很多APEC成員國的代表認為,亞投行、‘一帶一路’等中國提出的倡議,將為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區域一體化建設提供新的機遇和實現路徑。”劉晨陽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眾多APEC成員國的重要經貿合作夥伴,各國希望了解中國經濟,希望聽到中國推動區域合作和貿易便利化的倡議和觀點。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