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誰在主導央企重組
歷經自願重組、國資委主導、成熟一家重組一家三個階段後,接下來央企重組模式會是什麼?
“最近經常能接到媒體諮詢或是求證關於重組的電話”,某能源行業央企負責公關宣傳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對此,他的標準答覆是,“公司未得到政府部門任何有關重組事項的書面或口頭資訊,公司未向任何部門表示過此類意向。”
對央企而言,重組,毫無疑問是5月的最熱詞彙。
重組究竟是捕風捉影,還是箭在弦上?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再或是最高層,誰是央企重組真正的推動者?在5月18日發佈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制定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方案。這一最新表述又意味著什麼?
眾説紛紜的央企重組
4月27日,有媒體報道“中央企業將進行大規模兼併重組,數量或減至40家”。另有媒體報道,政府正研究將中石油與中石化、中海油與中國化工分別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頭。
關於央企重組的消息為本就亢奮的A股再次加溫。4月27日當天,滬深兩市雙雙高開高走,滬指收盤大漲3.04%,油氣板塊全線暴漲,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同時漲停,並帶動中字頭央企概念股大面積漲停。
面對一則“傳聞”在資本市場掀起的巨浪,當日晚間,國資委在其官網上緊急辟謠稱,“中央企業將進行大規模兼併重組的消息,未向國資委進行過採訪或核實。”
國資委“略顯婉轉”的澄清再次引發輿論猜想,發生在南北車合併時的“傳聞,澄清,再到證實”的過程是否將再次上演?站在央企重組的風口上,誰會成為下一個南北車?
事實上,在早些時候,有關船舶、電信、石油、汽車、鐵路、核電等敏感行業的整合傳聞早已被頻頻爆出。在二級市場中相關標的吸引了散戶的大量熱情,而與之相伴的,則是來自相關公司的辟謠和澄清。
機構普遍看好央企重組預期,例如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央企合併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重要形式。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謝偉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必須從戰略層面非常重視這一輪央企並購浪潮,南北車合併提升了央企合併的空間和預期。”海通證券研報認為,通過重組整合有利於優化資源、改善競爭格局,從而改善央企經營狀況。
各路學者和知名財經觀察人士也紛紛撰文,對央企整合背後的宏觀邏輯、路徑選擇和市場風險進行剖析和展望。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的觀點較有代表性,近日,他在《中國經濟週刊》刊文稱,央企兼併重組的路徑預計包括“合併同類”、採取“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內部的縱向集結、合資重組和跨國並購四種方式。
某電信行業央企總會計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央企的重組應該是在政府主導下的國家戰略性及市場化行為。“從股權關係上講,央企是國有企業,股權歸全民所有。因此在授權範圍內,政府有權力對這些股權進行重組或處置,只是秉持的原則會有差異,有些更多的是出於戰略考慮,有些更多的是市場化考慮。但這是一個在同一個所有者主體下的重組。”
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有評論指出,央企強強聯合將加劇市場壟斷,與先前的市場化改革相比,是歷史性倒退,且這種合併帶來的可能是做大,不一定是做強。某央企戰略規劃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上一輪重組大潮中的部分案例現在看來值得商榷,在有些拉郎配式的重組後,企業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
眾説紛紜之際,5月8日,國資委主辦的《國資報告》發表萬字長文《“央企合併潮”會不會出現》,文章通過“十問央企合併潮”,系統闡述了央企重組的歷史沿革、時代背景、路線模式和可能預期。
文章提到,“2015年,一些人炒作的短時間、大規模、毫無實據、強行捏合的央企強強聯合潮不會出現。而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國家戰略、市場規律雙輪驅動下,具備競爭對手國際化、産業發展有潛力等條件的央企之間的強強聯合將會適時出現。”
誰是央企重組操盤手?
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時,共有196家央企,經歷了李榮融、王勇、蔣潔敏、張毅四任國資委主任後,已縮減至目前的112家。12年央企重組路,先後經歷了自願重組、國資委主導、“成熟一家重組一家”三個階段。下一個階段是什麼,或許要等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出臺後才能明朗。
長期關注國企改革的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王學秀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未來的央企重組,一定要放在國資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來考量,而國資國企改革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組成。”
公開資料顯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及6個專項小組成立後,“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隨即成立,國資委主任張毅任組長,副主任張喜武任副組長。
接近國資委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國資委改革辦”),主要由國資委研究局牽頭,國資委改革局、規劃局、統計評價局、分配局等司局部門參與,對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和6個專項小組中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具體負責國資國企改革領域的綜合協調、統籌推進和督促落實工作。
國資委改革辦由張喜武分管,也就是説在現行的決策體制下,上報中央的國資改革方案,張喜武是國資委內的把關者。
張喜武被國資委內部認為是“懂企業的行家”,作為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張喜武目前是國資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且是現任國資委領導層中唯一一位有過央企一把手經歷的官員。
張喜武在2008年成為神華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後,通過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和成本控制策略,帶領神華成功走出金融危機低谷,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在締造“神華神話”後轉入仕途,被外界解讀為高層對張喜武改革成果的認可。
種種跡象表明,中央層面的國資改革方案已在加快推進。
2014年8月18日,備受輿論關注的《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更是出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這也是目前已公開的僅有的兩個由最高決策層審議的關於國資改革的文件。
據媒體報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設立以來,派出數個國企改革調研小組赴地方進行調研,了解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情況,並牽頭形成了調研總報告,為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決策提供參考。
而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從2014年1月至今,已召開20次全體會議和6次專題會議,審議相關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7月國資委出臺的“四項改革”試點,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新興際華集團、中國節能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等6家央企,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等試點。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參與上述改革試點的一家央企獲悉,試點方案已經多次與國資委溝通,目前正在等待批復階段。下一步國資委或將以點帶面,大範圍推進相關改革。
多位採訪對象向記者表示,事實上,央企的重組或是改革,遠非國資委這一正部級主管部門所能主導。加之國有銀行、部委所屬企業等大型國企並不在國資委監管範圍之列。決策層意識到,由國資委來牽頭全社會的國企改革是不現實的。
2014年11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公開資料顯示,該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挂帥,其人員構成涉及國資委、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等多個部門,主要職責是統籌研究和協調解決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和難點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資委,國資委主任張毅兼任辦公室主任。
由副國級領導擔綱專項改革小組,足可見最高層對國企改革的重視程度。類似的例子還發生在足球領域,2015年4月成立的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擔任組長。
張毅曾在國資委內部會議上要求,要切實履行好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職責,當好領導小組的參謀助手;要以自我變革的精神和勇氣,不斷深化內部改革;要保質保量完成中央交辦的各項重大改革任務。
據媒體報道,備受關注的國資國企改革整體方案由該小組總攬,具體方案由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和人社部4個部門分工負責。其中,國資委負責國企的功能定位與分類改革,發改委負責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辦法,財政部負責資本經營預算等資本管理體制改革,人社部則主要負責薪酬改革方案發佈後的細則制定。
國資委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小組只是議事協調機構,主要工作還是國資委承擔任務的廳局在做。”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