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敲定赴美上市。至此,我國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均選擇海外上市,“流失海外”的上市公司市值已近A股市值近一成。與此同時,國內A股頻頻向下衝擊2000點關口,依然是“熊途漫漫”。
當流失海外的中國公司股價漲幅最多超過百倍,面對這一尷尬的“內冷外熱”,中國公司、股民及資本市場應該“怪誰”?
優質公司流失海外 為境外投資者打工?
6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更新招股説明,敲定在紐交所上市。根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排名,至此,我國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奇虎、盛大、巨人、完美世界,均選擇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
據Wind資訊數據,我國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海外總市值近2萬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已超過中國石油、工商銀行A股市值,接近滬深兩市總市值的10%。
事實上,我國網際網路企業又掀起一輪海外上市風潮。截至6月末,今年內已有京東、新浪微博、途牛旅遊、聚美優品、達內科技等9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阿里巴巴預計募集資金將達200億美元。對境外資本市場及投資者來説,中國公司漲勢及回報堪稱喜人。
比如,騰訊控股2004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時股價只有3.7港元,Wind數據顯示,通過複權計算,十年來其股價累計上漲逾140倍。根據在美上市的百度、新浪、網易、奇虎的最新股價,上市後也分別上漲了44倍、2.6倍、18倍、5.9倍。
不僅如此,中國公司更是讓海外投資機構賺得盆滿缽滿:按照招股説明書,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34.4%股份。此前其兩筆風險投資合計僅8千萬美元。按照今天的招股市值計算,僅軟銀持股票價值超300億美元,十年間投資回報率近400倍。
與此相對的是,對A股市場而言,本土公司流失的“減法效應”也很明顯。“優秀網際網路公司的出走,不僅加劇了A股持續低迷和‘炒新、炒小、炒差’的惡習,也錯失了資本市場發揮‘産業轉型風向標’和‘資源優化導流器’的作用,不利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國旺説。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