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業務 影響幾何?

2014-03-17 08:4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華曄迪、王宇)針對市場傳聞央行暫停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一事,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確認,央行日前下發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對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産品和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暫停。

  在此之前的14日早間,相關文件和消息已在網上不脛而走。文件稱,將條碼(二維碼)應用於支付領域有關技術,終端的安全標準尚不明確。相關支付撮合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存在一定得支付風險隱患。文件同時指出,虛擬信用卡突破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資訊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為維護支付體系穩定、保障客戶合法權益,總行有關部門將對該類業務的合規性、安全性進行總體評估。

  消息一經傳出,引發市場震動。一些市場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驚訝並一度懷疑消息真實性,“這與近期高層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明確表態似乎並不相符”,全國“兩會”期間,央行高層人士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均表示支援態度,“網際網路金融”一詞還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受消息影響,相關公司股價大幅下挫:中信銀行A股早盤跌幅一度達到9%,午後其A股、H股午後雙雙臨時停牌,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産品亦同時短暫停止買賣;騰訊港股上午跌幅也一度超過6%,下午跌幅略有收窄;此外,與第三方支付有關概念股價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挫。

  而就在前兩天,支付寶、微信接連發佈消息稱,將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網路信用卡服務,與傳統發行信用卡的審核、發放模式不同,網路信用卡將運用用戶在網路上積累下的海量實名制資訊及信用數據進行分析,來取代傳統審核流程,使得申請流程和花費時間大大縮減。

  中金公司人士點評説,關於二維碼支付,所有第三方支付的介於線上和線下之間的支付方式等都將受到影響;而關於虛擬信用卡,定位監管上確實存在模糊地帶,監管機構對信用卡有“在信貸或信用卡審批環節,對申請人進行親訪、親簽、親核”的監管要求,儘管所醞釀的虛擬信用卡已採取包括調低信用卡額度等方式儘量降低監管風險,嚴格意義上講,在符合監管標準方面還是有一定瑕疵。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暫停消息傳出後,有市場機構評論稱,這一叫停令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損害了銀聯的利益。中金公司就點評説,“動了銀聯的奶酪是主因”,在傳統的線下收單業務模式中,發卡行、收單行、銀聯按照7:2:1的方式分成;而線上上收單模式中,刷卡手續費僅有發卡行和收單行,銀聯完全被架空。而二維碼等支付方式本質上是用線上方式來做線下收單業務,銀聯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近兩年來,在支付寶、騰訊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強力推動下,二維碼支付逐漸成為移動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極大地衝擊銀行係金融機構主導推行的NFC(近距離的無線通訊協議)支付,後者因為受制于手機終端不普及,發展比較緩慢。

  不過,也有銀行人士分析説,“動銀聯奶酪”評論有些片面,此事本質上還是第三方支付與監管者央行之間界線界定和報備流程的問題,是創新與規則流程之間的矛盾問題。

  周金黃也表示,央行此舉意在規範相關業務發展和保護消費者權益,而並非針對某家企業。

  記者就相關事宜聯繫支付寶等部分涉及公司,暫時均不願就此做出正式回應。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周金黃也強調,是“暫停”而不是市場傳言的“叫停”。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不少新的技術、新的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規則並未涵蓋,存在一定風險隱患,央行需要對此有進一步研究。

  相關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監管要求將有關産品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機構合作情況及利潤分配機制、客戶權益保障機制、應急處置等內容書面報告至杭州中心支行。在全面評估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之後,于3月31日前將支付寶公司報告材料和有關監管建議報送央行支付司。

  “不排除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後續被恢復的可能性。在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大背景下,在補充材料和進行修正後,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仍有恢復的可能。”中金公司有關人士説。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