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化粧品新規影響1/3日化産品 “美白”二字或拜拜

2014-02-12 16:46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條10號新規影響上千化粧品企業,美白産品申請新批文至少要近一年半時間

  1/3日化産品受波及:或跟“美白”拜拜

  “‘美白’跟‘祛斑’就像感冒,‘美白’重預防,‘祛斑’重治療,兩者怎麼可能是同一機理?”昨天下午,廣東省日化商會一場研討會就像炸開了鍋,引起熱議的是2013年12月16日國家藥監總局發佈的【2013】10號《關於調整化粧品註冊備案管理有關事宜的通告》(簡稱《通告》)。

  “《通告》對化粧品企業影響甚大,尤其是生産美白産品的企業,”廣東省日化商會秘書長余雪玲分析稱,“至少影響著三分之一的日化品,而且由於成本的提高,以後的美白單品價格肯定會漲價。”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現在許多洗面奶、潤膚露、護手霜、防曬膏、粉底液到潔面儀器,無一不以“美白”作賣點。“不排除此前美白産品出過不少問題,但也不能這樣‘一竹篙打沉一船人’。”一名企業負責人稱。

  審批成本太高遭詬病?

  “根據10號新規,2015年6月30日起,所有宣稱美白概念的産品,都需要取得特殊用途化粧品許可批件後才可以生産銷售。看起來還有挺長時間,其實仔細一算就會發現根本不夠用。”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又氣憤又擔憂地表示。

  該人士指出,一旦開始申報,光産品檢驗就要105天,“包括80天的毒理和25天的人體斑貼,然後進入産品生産能力審核,保守估計要58個工作日,再加上産品申報受理及技術評審,又需要125個工作日!”這位業內人士坦言,“即便在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一個新的美白産品光走申報流程就需要355個工作日!扣除什麼國慶、五一等假日,起碼一年多才能拿下來。”

  余雪玲表示,由於美白産品幾乎佔整個日化行業産品的三分之一,涉及面甚廣,“大企業計劃性強一點,走流程相對順利一點;中小企業就慘了,至少得提前兩年做準備。但另一方面,日化産品都是快消品,等兩年後拿到證,估計也是個‘廢證’了。”

  美白産品價格恐上漲

  余雪玲坦言,如果拿不到許可批件,企業就不得生産和銷售美白産品,“改成‘亮麗’、‘提亮’之類的行不行,我們還在了解當中。”

  更讓業內人士擔憂的是,目前全國有3800家化粧品企業,“如果按照每個企業年均申報10個美白産品來計算,每年需要申報將近4萬個産品,”該人士還指出,“國家局歷年累計審批出來的國産特殊許可批件約為1.9萬件,現在新規一齣,審批量翻了2倍多!我們擔心審批能力有限的話每個批件需時更長!”

  除了時間成本,審批成本也高得驚人——“毒理學檢測11900元,人體斑貼1800元,加上生産能力審核費1500元,以及産品申報北京來回差旅費5000元,一件單品光審批費用就要花20200元。”上述人士坦言,不排除有企業會把這些增加的成本轉移到消費者的身上。

  觀點

  國際接軌不順暢?

  “其實,我個人認為‘美白’跟‘祛斑’是有區別的。”一位多年從事美白産品生産的業內人士指出,“‘美白’的方式很多,有物理掩蓋式,例如粉餅、BB霜等能達到暫時美白效果的;有漂白式,通過氧化還原的方式美白;還有醫治黑色素的方式,通過長時間的皮膚吸收進行改善,達到祛斑效果;還有加速皮膚角質層的更新提升皮膚亮度讓皮膚看起來顯得白凈的,還有通過皮膚免疫反應來改善膚色美白、通過血管淺層深層表達顏色來美白等等多種方式。因此不能籠統地將‘美白’與‘祛斑’畫等號。”

  他同時指出,《通知》發佈時表示提出對美白的加強控制是因為國外也對此嚴格監控,“但其實國外像美國FDA和歐盟標準等,更多的是從美白産品的原材料例如氫醌等進行源頭管理,而不是像《通知》這種‘一把抓’的方式。” (羊城晚報記者 李曉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