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通過《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的行政審批的決定草案》。自貿區作為新一屆政府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即將正式起航,這對於進一步深化開放推進改革,促進我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歐盟、日本、美國之間都擬建立FTA,這就使得傳統的WTO存在價值日漸減弱,那些被排除在FTA協定之外的國家將會面臨更大的貿易和投資歧視。
目前,太平洋兩岸的12個經濟體正在商討達成一項龐大的新多邊貿易協定(TPP),一旦成行,則覆蓋全球GDP50%的地區將重新構建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中國若因此被拒之門外,無疑會大大削弱我國對外貿易優勢。但是我國短期加入TPP也有現實的困難。一方面,出於國內改革穩妥漸進推進的需要,我國短期難以達到發達國家所要求的市場化經濟程度,如國企優惠及投資限制全面取消等;另一方面,TPP對投資準入和市場開放有著更高要求,中國全方面快速實施的話,農業、汽車、鋼鐵和石化等傳統産業領域都將面臨極大的衝擊。這就需要找到一條漸進的中間路徑,儘量減少TPP實施對於國內經濟産業和既定改革進程衝擊。同時,更好地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以繼續強化我國對外貿易優勢,推動對外貿易升級。而中央決定成立上海自貿區的相關決策,顯然有利於這個目標的實現。
上海自貿區內,原有涉及外商行政審批程式的三部法律將不再適用,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無需行政審批,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制度,自貿區還將配套更加靈活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中央還將根據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需要,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確定少數具備條件的區域進行類似試驗。這意味著不久後還有一些地區將實行類似上海自貿區的自由貿易和市場化投資制度。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主的市場化改革還不僅局限于這些區域,它們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還將在未來適用於全國。
中央的這些舉措,無疑有利於以漸進方式推進我國對外貿易及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實現。我國與發達國家談判加入TPP的籌碼也會增強,發達國家也有望一定程度上給予我國加入TPP更多的政策彈性實施空間。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還有利於對內倒逼國內加快改革步伐。這種情形也非常類似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四大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先行地,探索了諸多有益的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例如,當時外資的涌入催生了特區所有制改革、勞動力和技術等生産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而這些局部的改革又通過連鎖反應推動並倒逼了更多地區的經濟改革,並最終促進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今天,中國經濟進入升級階段,迫切需要重新調整原有利益格局,重啟新一輪改革。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則會成為新一屆政府探索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它在多個改革領域的創新,將為我國推動全方面的經濟改革提供經驗,並倒逼相關的改革進程提速。
中央對上海自貿區做出的部署中,將轉變政府職能放在首位,這無疑表明上海自貿區將承擔探索政府職能轉變的重任。這些有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將為我國地方政府職能轉型提供現實的經驗和指導。
再如,上海自貿區還要探索外商投資、工商登記等方面的清單管理,這也會逼迫上海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對於試驗區內所有法律未禁止的投資、工商登記等經營事項進行備案管理。自貿區內也就有望終結審批制,企業投資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也由此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到自貿區擴大投資。更多地區為留守住當地企業的投資或生産,不得不加快當地投資管理的市場化進程。中央部署的2015年基本完成投資體制改革,也就更有了內在推動力。
此外,上海自貿區在金融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等,也有利於在多方面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的進程。自貿區內企業人民幣自由兌換後,鼓勵國際金融或産業資本加大自貿區投資,或者企業利用自貿區平臺加快對外投資步伐的同時,有效防範國際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無疑會挑戰政府的風險管控能力。這方面監管經驗的探索也更有利於管理層平穩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一旦自貿區企業資本輸出或用匯的便利、快捷性優勢得到體現,由於資金流動較強的趨利性,就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尋道蜂擁而入,政策的外溢效應也就逼迫管理層不得不從全局考慮,更快地推進這項改革。
自貿區在實踐中所做的諸多制度創新還不僅局限於以上行政、投資及金融領域,還包括更廣泛的法制、社會管理等,這都客觀上要求自貿區摒棄那些可能阻礙業務發展的法律、智慧財産權及社會管理方式,重建更加市場化與最小風險化的體制機制。上海自貿區巨大示範效應也有望推動我國進入新一輪改革的快車道。(民族證券 陳偉)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