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乳業重組又有新動向。
近日有消息顯示,工信部已編制完成《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並上報,方案提出,力爭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
事實上,一週之前工信部相關司局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乳業重組細則仍在徵求意見階段,之所以如此,該官員當時的解釋是“難度大”。
對此行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乳業重組難度大確是事實,針對乳業重組的細則出臺當然存在難度。“補貼政策、資金支援等各方面對相關部門來説都需要慎重權衡。”
事實上,即便細則出臺,業內人士對於乳業重組的前景仍然不太樂觀。
即將出臺的細則
已經傳出的消息顯示,即將出臺的乳業重組細則著力點是培育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發揮行業大型骨幹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生産要素向優勢企業和重點領域集中,提高行業集中度。
按照前述工信部人士的説法,細則內容包括稅收、資金、並購貸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參與部門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最後由國務院層面確定。
事實上,即使細則已經上報國物院層面,細則制定進展也和此前媒體的報道的進程並不一致。
7月下旬曾有媒體報道,促進乳業兼併重組方案細則已經制定完成,並將很快上報國務院,待批准後預計8月公佈。
報道援引工信部官員的話説,促進乳業兼併重組方案細則本應于7月中旬出臺,但因文件制定過程中需要與財政部、發改委等部委進行協調,導致出臺時間推遲。
7月24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表態似乎也證實了這一説法。
當時他表示,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正在就加大乳製品行業兼併重組力度、提高産業集中度形成具體實施意見,準備上報給國務院。
朱宏任介紹,正在醞釀中的這份“實施意見”明確了到2015年和2018年的乳製品行業的兼併重組目標,並提出了具體的推動措施。
按照此前媒體的報道,官方希望用兩年時間培育十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集團,將行業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而這並不是媒體第一次報道乳業兼併重組細則出臺時間表的問題,7月初就有消息顯示,工信部關於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併重組的實施細則正在制定中,預計7月中旬出臺。
重組難度大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媒體有關細則很快會出臺的報道顯然是低估了乳業兼併重組的難度。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高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乳業兼併重組很難做,現在有關兼併重組的方向還不明朗。
該人士稱,這個行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兼併重組資金問題首先就是難題,大部分企業很難拿出並購資金,而且並購後企業的員工安置、資産處理、債務等對兼併企業來説可能都是沉重的負擔,需要政府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援。
而對於被兼併企業來説,要把經營幾十年心血賣掉,不少企業經營者的心情都不太好,從國家鼓勵兼併重組的角度來説,這些人也需要一定的補償。
上述問題的解決歸根結底需要財政的投入,“財政部就有困難了”,前述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高層人士如此表示。
據悉,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作為業務上接受發改委領導,會員企業幾乎涵蓋所有大中型乳製品加工企業的行業組織,對乳製品行業的政策制定過程參與較多,前述協會高層的看法無疑在業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這位人士還表示,實際上乳製品行業的兼併重組不僅是相關部門的問題,還涉及國家的實力和決心等方面。
據了解,關於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併重組政策細則,將以《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為基礎,考慮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發展現狀及國務院關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生産的要求,再進一步細化落實。
“政府不會採取行政手段鼓勵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強強聯合,這不符合市場規律。”前述負責人表示。
不僅是兼併重組,包括技術改造、稅收、資金、並購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支援組合拳,也都在研究制定中。
面臨諸多挑戰
在寧夏乳製品工業協會秘書長趙淑銘看來,現有情況下中國乳業自身兼併重組的條件還不成熟。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除了蒙牛、伊利等少數幾家企業能夠負擔得起兼併重組的資金外,絕大多數企業並沒有實力完成企業的兼併重組,類似于飛鶴、夏進、深圳晨光等發展較好的區域性品牌,還很難承擔中國乳業重組的重任。
雖然一些發展較好的區域性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了自身的優勢,但是大多數資本沒有收回來,仍然處於收回投資的過程。如果兼併重組,企業很可能處於無力解決善後問題的困境,很難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據他所知,某地的奶業協會和政府就曾經下了很大功夫將當地的6家企業整合在一起,建設乳業集團,當時企業也簽訂了意向性的協議,但是由於品牌、資産重組等一系列的矛盾無法協調,先後有四家乳品企業退出整合,企業重組最終也沒能走得更遠。
“目前重組對中小企業不是大勢。”趙淑銘表示。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僅僅從操作層面來看,乳業兼併重組的整合難度依然很大,“經過2011年一次大整頓後,國內乳品企業僅剩六百多家,而這些企業大多屬於地方保護企業,跨區整合難度很大。”宋亮表示。
在他看來,工信部公佈的目標意味著四分之三的企業要整合出去,如果不是政府主導,僅僅依靠市場自我整合,很難實現。
相比之下資深奶業專家陳連芳更為保守,他告訴記者,類似于飛鶴、完達山這類實力較強的企業,可能收購的意願比較強,但是因為其本身發展較好,而且牽扯到地方的利益等等,企業洽談收購並不容易。
同時經營不太好的品牌,則可能面臨想賣賣不掉的尷尬,他曾經參加論證過的一個項目就是如此。
深圳本地的一家奶企,由於考慮到長遠的發展,想通過並購掌握更多的奶源,曾經和寧夏的一傢俬營企業洽談並購事宜。但是最終發現該私營企業在經營管理、奶源等方面都不具有競爭優勢,最後只能作罷,而是選擇自建廠。
接受採訪時陳連芳表示,兼併重組難度很大的背景下,匆忙出臺的方案有可能被各方詬病,想制定一份高水準的操作細則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提醒記者,事實上2010年出臺《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時乳業兼併重組已經開始,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此次以此為基礎的細則無疑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責任編輯: 王君飛]